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学员论坛 >> 学员论坛 >> 学员交流 >> 查看帖子
<< 返回列表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打印本帖 复制本帖地址
 

7261

查看

0

回复
主题: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447
用户积分:14835 分
登录次数:2349 次
注册时间:2007-03-30
最后登录:2024-11-23
admin 发表于:2015-02-15 20:13:06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是余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1902-1996)教授生前所授系列养生功法之一。其后,余师事民间中医、针灸名家郝文圣(1906-1998)老先生研习其家传傅青主(傅山,道教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及养生功法。余在习武研医之余,根据师传,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及自身修习之体悟,详加推究,每有所得。二位恩师均驾鹤西去,感慨之余,特将此“十二段锦”整理成文,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养生功法。一来缅怀恩师于九泉;二来此术过去虽有介绍,大多照录原书,且文理坚涩,无详细解说,使学者难以明了。也许是因道门须师传口授之故吧;三来使此养生法奇术得以普及推广,为提高全民体质聊尽绵薄之力。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耳!

 
“十二段锦”是从古代的“八段锦”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在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导引》中指出:“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明代的《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亦明确指出:“每日频行,必神清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宋·陈直撰·元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八段锦》、《易筋经》等著作均有论述。可见,导引类的健身方法,经常行之,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了。“十二段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两脉,使任、督两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气功打通法”。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功夫完成,身内功夫已是做足,已身正是: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顺。其真义非师传口授,不能妄猜。故曰: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其珍贵可想而知了。

 
何以名之为“十二段锦”呢?“段”在此意为节;“锦”则为精心选择、合理编排、巧妙构思,从而形成的一组巧夺天工的动作组合;又因其共有十二个动作组合而成,故名曰:“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总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前午后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十二段锦总诀是修习整套功法之总纲,故要求修习者必须背熟记牢,且要按照下文和图谱详加参悟,仔细推敲,认真理解,按步就班,依序练习,自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下面笔者将逐段据总提纲进行详释。

 
第一段: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原注:盘腿而坐,紧闭两目,冥忘心中杂念。凡坐要竖起脊柱,腰不可软懈,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闭关祛邪也。静思者,静心思虑而存神也(图1)。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备录:后文中每段均有“原注”,此据清·潘霨所辑《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文中所附。惜余未藏此书,只是据师传笔记整理,故原注中若有差错,请持此书者纠正,笔者先行谢过(后附《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扫描件,)。

 
注释:第一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入静,就是要达到心无所想所思无念无想的境界,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不然则不符合辩证法了。古人云:“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道家所谓不怕念起,惟怕觉迟。至于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牢。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固也。”武当气功中的“五调八要”也正是对修炼者的基本要求,故其中之调身、调心应用于此,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综上所述,只有排除杂念,方可冥心;只有冥心,方可存神,这才是十二段锦的基础,也是道家修练筑基的不二法门,学者宜勤加修炼,自可登堂入室。

 
具体动作:首先轻闭双目,盘腿而坐。轻闭双目,是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扰乱心神难以入静。若闭目时仍有杂念,可以目露一线之光,所谓目视鼻端,鼻观心,借此以集中精神,以达到排除杂念心无所想之境界。但一般情况下,仍以轻闭双目为宜。盘坐的方法有单盘、双盘、自然盘三种姿势,初练时,可采取自然盘,待功力稍有进境再单盘,渐至双盘,其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以单盘为宜,以右脚跟抵精门进行练习。盘坐好后,可以将大拇指轻扣于四指中,两手握成拳状(此道家谓之握固),分别置于双膝上,静静地盘膝而坐。握固的目的,一方面使掌心劳宫穴,气之出入不至疏泄;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阴肺经与心经相接通,使心肺二脏得到较好地锻炼,此道家秘术,不传六耳矣。盘坐时以床上为佳,不但柔软舒适,而且使杂气不易侵入人体,使海底常处温暖之中。盘坐时脊柱要伸直,大椎穴稍前顶(此亦秘术),自然会拉起人身之龙骨,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线,便于养丹炼丹。否则,综得千百法门,亦是枉然,故须切记!坐好后,将舌尖微微上挑,轻抵于上腭之上,此即道家上搭鹊桥。搭鹊桥的目的是为连通人体内的任督两脉,形成小周天。从经络学上来讲:任脉能够总任一身的阴经,有“阴脉之海”之称;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有“阳经之海”之称。平时两脉断开,只有上、下鹊桥相搭,才可相连相通。道家修真搭鹊桥至关重要。故《内功经》云:前任后督,气行滾滾。在这里还要谈下撮谷道的问题,提撮谷道(道家称:搭下鹊桥),使会阴穴得到锻炼,同时尾闾上翻,加强了督脉的疏通,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小周天运行。然后,随之呼吸,很自然地用意念将吸入之生气缓缓地压入腹部,汇集于丹田,以达养丹炼丹之目的。

 
待心神完全安定下来后,方可进行下一段的修炼。

 
第二段: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原注:上下牙齿,相叩作响,宜三十六声。叩齿以集身内之神,使不散也。昆仑即头,以两手十指交叉,抱住后颈,即用两手掌紧掩住耳门,暗记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声(图2)。

《养生秘术:十二段锦》详细练法 - jianxiongzb - “jianxiongzb”的理性投资博客

注释:牙齿相叩,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如马礼堂的《洗髓金经》(道家不传之秘典)、刘贵珍的《健身功》、恩师陈盛甫的《养生保健功》、幻真先生的《服内元气诀》中均有明确记载。叩齿的作用有以下三个好处:1、叩齿集神,可集中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叩齿上。2、叩齿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坚固牙齿,预防牙病作用。故《保健功》歌诀云:方法简便叩齿功,上下牙齿轻轻碰,每次相叩三十六,坚固牙齿防牙病。3、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故其不但与筋骨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胃、肠、脾、肾、肝等内脏活动也密切相关。因此,以经常行此功,可以坚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具体动作:盘坐入静后,仍将双手置于膝上,张开口,使上下齿分离开后,再闭口咬合,并且有意发出声响,连继重复分合动作三十六次。叩齿完毕后,将牙齿重新咬合,使两手张开手指相互交叉,抱住后颈,并用掌心向将颈压下,使头部被压向胸部,然后再返回原来位置,如此连续做九次。其实,在中医针灸上讲:风池风府一把抓。即此抱昆仑正是用掌指按压风府穴,两掌按压风池穴,不但对头昏、头痛、眼痛、肩背痛、颈椎病有效;而且对伤风感冒、中风不语、肝气怒发、突然耳聋均有一定的疗效。抱昆仑完毕后,两掌向两侧张开,用掌心向左右耳部均匀施压,并安静地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即用鼻吸气后,将气向下腹部缓缓压入,并对丹田略为施加压力,增强丹田;吐气时,则将下腹部用力收缩,使气缓缓从鼻孔呼出,排尽体内浊气。鼻吸鼻呼,要做到深、长、细、绵、缓,不使呼吸之声耳闻,以目视鼻端,连续数九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深呼吸的作用,不但能加速人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而且对于养丹炼丹大有裨益,读者若能坚持研练,其功效自知矣。

 
待上述动作全部做完,即可进行下一段动作了。

 
第三段: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原注: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即放所叉双手,移两手掌擦耳,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弹脑后,要如击鼓之声,左右各二十四声。两手同弹,共四十八声。仍放手握固。(图3)。

《养生秘术:十二段锦》详细练法 - jianxiongzb - “jianxiongzb”的理性投资博客

注释:鸣天鼓的作用不但是能冲击耳鼓膜,改善听力,对耳鸣、耳聋患者有一定疗效;而且因肾开窍于耳,耳是听觉器官,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较高,所以对提高肾功能亦大有裨益。历代儒医如苏东坡、李东垣等皆非常重视。又由于中指所按压为玉枕穴,玉枕穴通膀胱经,可预防耳疾,使头脑清醒,耳聪目明,故历代养生家修行家都很重视。又因双手大拇指所按压部位为左右风池穴,故如前所述对足少阳胆经之疾病亦有良好防治作用。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将手掌仍按在双耳上,并相互交叉,当右手拉下时左手上推;左手拉下时便以右手上推。如此反复磨擦双耳计九次(左、右上下为一次)。

 
擦耳完毕后,用掌心紧抱双耳,将两手之大拇指相对,贴压于脑后左右两侧的风池穴上,然后再将双手的中指贴于玉枕穴上,再将双手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后用食指有节奏均匀地弹击后脑二十四次,则耳内有“咚、咚”的响声,故古人称之为鸣天鼓。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心理障碍,使人清醒冷静,精神愉快。

 
鸣天鼓完毕后,松开双手,然后双手握固轻置于膝上,可继续做下一段动作。

 
第四段:微摆撼天柱。

 
原注:天柱即后颈,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亦随之左右摆动,各二十四次。(图4)。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此段功法是转动头部的运动,其目的是要影响头颈两侧的天柱穴。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颈后发际大筋外凹陷中。根据中医针灸学理论,刺激天柱穴可治疗后头痛、鼻塞、落枕、颈项部扭伤、肩背痛、脊柱疼痛等疾病。又因全身经络都与颈项相互关联,故活动颈项,可使经络疏通,血流暢旺,减少供血不足之疾患。故其又对现代的颈项强直、骨质增生等疾病,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养生家不但考虑到防病治病,而且又因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衔接,为保元保精修身养性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养丹炼丹铺垫通路。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首先将轻握的双拳置于两膝之上,将全身放松,背部自然挺直,低头,两肩不动,先将头脸由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向前缓缓旋转一周。吸气时,向前低头;呼气时,向后仰头,一呼一吸转一圈,向右转动三圈后,头部回复至原状,并目视正前方;然后,紧接着低头向左转动三圈。转动时,头部向左右要有一种顶天的意念;旋转的幅度要纯任自然,速度完全受呼吸节律的支配,有头晕目眩者不要闭目。

 头部旋转完毕后,仍盘膝坐好,并将脊背挺直,使头不向前倾,而向左侧扭转;右手在左大腿上,随着向左扭转,左右手掌心朝上,右手叠放在左掌心上,置于左大腿根前,并随身体扭转。扭转时,目光尽量移向左肩后方。向左扭转后,再尽量将头向右扭转,并将目光移向右肩后方,同时将双手跟着转移到右腿上。按照上述要领,将颈部作横向旋转,即由肩部上方用力向后看的动作,左右各做二十四次。旋转时要动作缓慢柔和,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贪功冒进。

 
撼天柱动作完毕后,复将双手轻握固,轻置于两膝上,可进行下一段练习。

 
第五段: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原注:赤龙即舌,以舌顶上腭,又搅满口内上下两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于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做三次,要汩汩有声,心暗想,目暗视,所呑津液,直送至脐下丹田。龙即津,虎即气,津液下去,气自随之。(图5)。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此段功法是利用意念将津液送至丹田,并蓄于丹田之法。此段功法后来被养生家单独抽出来,称其为呑津功。而道家修行,则炼津化气,意念内视丹田,可见津液和气在丹田化合,并受到肾阳之火的温煦发生气化,就好像津液是水,肾阳之火在小腹内暧烘烘地将津液和气“烧”至沸腾,如水被烧开成气化,若雾露之溉,灌溉自己的五脏六腑,激发和推动五脏六腑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丹炼丹之目的。丹田是人体内重要穴位之一,是生气之源,聚气之所,被历代养生家、修炼家所重视,其具体部位说法不一。但以脐下和关元穴之上的部位,相当于气海穴,他们都寄希望于此,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曰:“道经所谓丹田……,阴阳合辟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丹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初练时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故丹经云: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这样引呑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故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云:玉泉者,口中唾也。朝量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呑之。琢齿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炼精。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盘膝坐好,首先用舌尖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牙齿牙床进行搅动。先左边后右边,先外边后里边,先上边后下边,依次轻轻地左搅动数次,再右搅动数次。用力要轻柔自然,在舌运转搅动过程中,同时双眼球亦随着舌的运转同步运转,有口水时不可咽下。然后用舌尖轻轻搅动数次,使口中口水(津液)越来越多,待其满口时,再将口中津液在口中鼓漱,如同用水漱口一样,鼓漱三十六次,然后分三次下咽,每次约咽三分之一。咽前或咽时呼气一口,咽时如咽硬物,咽部稍用力,最好能听到有咕咚的舌咽声。咽入时,必须集中精神,用心暗想,用目暗视,用意念将津液通过食道到胃部、到肾部、最后送到丹田。(注:本文功法丹田部位在脐下一寸半处)然后,吸气一口,仍沿以上路线送到丹田。如此呑津三口,吸气三口,皆存于丹田。为了有助于气贯丹田,可以使腹部亦随着呼吸一紧一松,一凸一凹,促进气血循环通畅。

 
其实,中医学认为唾为肾之液,唾为肾所主。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肾阴虚时,唾无所化则口干、舌干,入夜尤甚。而道家修炼谓之性命双修,故功法中每呑津液必送到肾,可补肾中精气。现代医学更证明了唾液的诸多功效,如消炎杀菌,增强神经机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加食欲等奇特的功效。

 
呑津完毕后,可继续做下一段修习。

 
第六段: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原注:以鼻吸气闭之,用两掌心相对搓至极热,急分两手摩后腰上两边,一面徐徐放气从鼻出。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以两手摩三十六遍,仍收手握固。(图6)。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这段功法主要是磨擦腰部,其位置在腰上脊柱两侧的凹软部位,也就是肾俞穴部位,也有称其为腰眼,属带脉经部位。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乃一身之总枢纽。肾为先天之本,腰肾为阴阳之源,五脏六腑精气之所藏,腰肾亏损精气失,会导致气血双亏,体质虚弱。如果因房事过多或精力衰退时,即会出现腰痛、麻木等感觉。而历来养生家和修行家惜精如命,所以养生家的节房事,道家的修行的修亏补漏,其目的是保得一分精液,多延一分寿命,故对肾精尤为重视。而腰肾则喜温恶寒。用掌搓腰之后,不仅温暖了腰部,而且增强了肾脏机能,疏滞通凝,使气血运行畅通,不但增强了肾功能,而且于精神衰弱及整体调节大有裨益。故中医临床中常用此部位来治疗性功能衰退,泌尿生殖系统病,神经官能症和腰腿痛等症。因此,此段功法的作用,就是要将精门中积存的浊气排出体外,保肾固精,补益肾气,添精保元,增强性功能及整体机能的系统调节与平衡。

 
具体动作:此段功法旧称搓内肾。紧接上段,将口闭住,然后用鼻深长细匀绵地吸气后,将气缓缓地压入丹田中,并且闭气片刻。在闭气时,将两手掌心相对,相互搓至极热;然后将两手掌心翻转紧贴于腰部两侧的凹软处,再用掌心在肾俞部位作圆弧状按摩,连续按摩三十六次。按摩时,可意守腰部即两肾俞穴,使腰部产生热感,与手掌之热相互接应,溶为一体。这样能使腰部产生的热感,与手掌的热感,随着呼吸,也似乎有热气运动一般。初习时,也许不会有明显感觉,只要坚持一个月以上,自会感到其妙无穷。故历代养生家对此功均有体悟,特辑录妙诀一首供参考:妙处无穷搓腰功,能治腰病与痛经;两手搓热摩肾部,带脉通畅腰力增。

 
待收功时,将气由鼻孔缓缓呼出,双手收回握固,轻置于两膝之上,方可继续接练下一段动作。

 
第七段: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原注:闭口鼻之气,以心暗想,运心头之火,下烧丹田,觉似有热,仍放气从鼻出。脐轮即脐丹田。(图7)。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将第一段至第六段的动作按顺序练完后,这一段便是进入高深内丹术的基础功法了,也是为打通任督脉,实现“小周天”循环铺垫道路。这段练法历经历代养生家和修炼家的不断总结完善,形成了各种殊途同归的内丹养生术。其中以武当八卦养生功尤为精妙。其诗曰:任督走转在神阙,修真养性法更捷。大道神功由此走,才是养生第一诀。又曰:炼精化气气化神,返老还童修真人,你若练到还虚处,我命在我子孙生。

 
脐轮,针炙学中叫神阙穴,是个重要的穴道。练功家称此处为脐丹田、前丹田或中丹田。中丹田在脐的深部,与前丹田相互对应。导引脐丹田,对锻炼气沉丹田,形成腹式深呼吸,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神阙穴属任脉,居脐中,为生命之根蒂,后天之气舍,又为中、下二焦之枢纽,能调节全身的精、气、血,是气功锻炼者意守的重要部位,以脐调转呼吸,即内呼吸,又称“胎息”,它是小周天的最高阶段。

 
在前六段习练中,多次谈到呼吸方法。“十二段锦”同其它内家拳一样,呼吸要细缓而深长。所谓细缓,则是呼吸时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暢;所谓均匀,则是呼吸时匀称,不急呼急吸,以免扰乱心神,影响气归丹田;所谓深长,即是前述之气贯丹田的腹式深呼吸。因此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均要遵循此要领,不可强行控制,形成憋气努气之病。应循序渐进按步就班,勤学巧练,自可丹田内气充盈,从而使丹田之真气源源不断地输传到全身。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将双目轻轻闭上,以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即“搭鹊桥”。提撮谷道,即“搭下鹊桥”,使任督脉相连接;松驰全身,脊背要自然竖直,两拳轻握固,放在两大腿根前。先以鼻吸气后,缓缓将气压入丹田内。注意:开始呼吸时,吸气量不可过多,将吸入的气缓缓压入丹田并停止呼吸后,以充满于小腹的压力向四周扩散,故拳家谓:气沉丹田,力散全身。当小腹由于饱满而产生热感时,便由下腹部慢慢地将气由鼻孔推出。以上动作连续重复做九次。

 
待此段练完后,可继续接练下一段。

 
第八段:左右辘轳转。

 
原注:曲弯两手,先以左手连肩,圆转三十六次,如绞车一般,右手亦如此,此单转辘轳法。(图8)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这段功法主要是对上肢的锻炼,其作用是有舒展筋骨关节,流通经络气血,使手之三节活动变利,灵活自如,从而提高整体机能的康健。通过锻炼,可以达到上肢的养护作用,可使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络通畅流利;同时,亦可防治肩周炎、肩臂疼痛以及上肢的其它病症。另外,对增强腕部的功能亦在大有裨益。无论是养生家修炼家,还是平常人,均依赖上肢进行各种活动,故此功不可不习练。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盘腿坐定后,将双目睁开,使掌心朝前,手掌向后仰,屈肘成直角状,小臂要与地面平行。开始旋转时,右手不动,左手掌由肩部向下方后,再经过上方移至体前,在身体左侧以圆形旋转,前后各十八次,共三十六次。而后,左手轻握固,放于左大腿根上,如前所述进行右肩旋转,亦三十六次。注意:旋转时应于呼吸紧密配合,动作应缓慢、柔顺、自然,切勿急燥。

 
旋转完毕后,可继续接练下一段动作。

 
第九段: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原注:放所盘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相叉,反掌向上,先安所叉手于头顶,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耸。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头顶,又托上,共九次。(图9)。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这段功法历来被养生家、修炼家所看重,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遵生八笺》中的许多导引方法均涉及到该功法。这段功法中的妙义,不但是全身十二经脉得到锻炼,而且于任督二脉均有较大的功效。双手上举不但使手六经得到锻炼,而且直接锻炼背部肌肉群,影响到背部各穴。背为督脉所过,五脏六腑的俞穴等皆会聚于背,背于各脏腑的功能紧密相联。两腿舒放,脚尖向上,脚面向后仰,本身即可牵动足阴阳六经脉,在不知不觉中足六经也得到了锻炼。一式功法中,有如此多的功能,这在其它功法中非常少见的,学者能不珍惜乎!双手上托举,可将胸腔的邪浊之气随呼吸排出,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气血循环;同时,可促进肩部、颈部的血液循环,强化任督脉的相连相接,从而为打通督脉奠定基础。又因要求提撮谷道,有规则地松驰,故对会阴部的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整段功法结构巧妙,布局合理,符合中医理论,是修身养性强身袪病的良法。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将双腿放开,向前平行伸出,脚尖朝上,脚面向仰,两腿自然伸直,不能弯屈。将双手伸开,双手在胸前十指交叉,双臂上举弯屈,用双掌心按于头顶上;然后再将手掌翻转过来,使双手掌心朝上,并向头顶缓缓上举。注意:翻转时,双手仍保持十指交叉;随着双手的上举,肛部及会阴部也随之收缩(即提撮谷道),并缓缓吸气;双手上举时,要如力举重石一般,动作应缓慢,不可过快;头部亦随着双手的上举,向上仰起,用目光凝视双手手背。举到顶时,将气缓缓呼出,仍双手指相交叉,并将掌心转下缓缓于头顶上,此时放松谷道。如此,按上述动作要领,连续做九次。

 
此段动作完毕后,可继续做下一段动作。

 
第十段:低头攀足频。

 
原注:以两手向所伸两脚底作力板之,头低如礼拜状,十二次;仍收足盘坐,收手握固。(图10)。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修习这段功法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腰部和足部。通过摩搓涌泉穴,使足少阴肾经气血运行畅通,强化肾功能,为修真奠定基石。通过腰部的前俯,可伸拔腿筋,压迫腹部肌肉,借以强化内脏机能。由于这段功法运动量较大,直接牵拉背部肌肉群和腿部肌肉群,以及腿后部大筋,并可强化脊柱的灵活性,故历来养生家和修行家都非常重视。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属木,有滋水涵木之功,潜阳熄风之效。古人云:上病下治。故肝阳上亢引起的疾病;水火失济造成的神治不宁,情绪紊乱,失眠健忘等疾病均可用涌泉穴来进行治疗。本段功法中有用掌摩搓涌泉穴,使掌中劳宫穴(心包经之“荥”穴)与之相对,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从而增强肾气,引气归元,充实元气。使人感到气血流通,生机勃勃。

 
具体动作:先盘足而坐,双手手心相对,相搓至极热时,立即用右手掌心搓摩左足心三十六次;再将双手手心相对,相互搓至极热时,迅速用左手掌心搓摩右足心三十六次。此法古称:擦涌泉穴。被历代养生家和修炼家所重视。如宋代陈直撰·元代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擦涌泉穴》、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述:涌泉穴位于脚心,湿气都从此穴进入人体。傍晚,脱掉鞋袜,一手握着脚趾,一手擦涌泉穴,觉得脚心发热,便将脚活动一下,人觉得疲倦时就稍稍休息一下。或者请他人帮忙擦也行,但总没有自己擦效果好。

 
涌泉穴擦完后,将双腿向前伸直,脚尖朝上,将双手置于大腿上。然后,腹部向前弯曲,使双臂伸直,用两手尽力地抓住两脚脚心,或尽量接近脚底后,便挺直上体,使双掌沿脚面、小腿而上,收回到膝盖上方,但两腿不可弯屈。注意:弯腰前俯时,将气呼出;挺起上身时,将气吸入。照此动作要领,连续做十二次后,再收回双手握固,并置于两大腿上。

 
上述动作完毕后,仍盘膝握固,做下一段动作。

 
第十一段: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原注:再用舌搅口内,以候神水满口,再鼓漱三十六,连前一度,此再二度,共三度毕。前一度作三次呑,此两度作六次呑,共九次呑;如前咽下,要汩汩响声。咽津三度,百脉自周遍调匀。(图11)。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这段功法是进一步加强呑津咽津之法,从而引气下行,滋润五脏。如前所述,这种功法历来被养生家和修行家所重视。如宋代张杲的《医说》中《养生修养调摄·服玉泉》云:道人蒯京年百七十八,而甚丁壮,言,朝朝服玉泉、琢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含之,琢齿二十七过,名曰炼精——修真秘诀。而被历代仙家称之为“十六锭金”的“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更是道家修身养性之妙旨。而对于道家,呑津之法,被奉为终生修行的必修课,诸多的道家秘术中均有详细记载。如《胎息秘要歌诀·闭气歌诀》云:三十六咽足,丹田气越常。口中频漱咽,津液自然调,道家的《黄庭经》载:玉泉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又称:漱咽灵液灾不干。等等,诸多的经验之谈,均证明了呑津的重要性。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津液中含有许多虽微但功大之物,如“腮腺激素”可以延缓人体衰老,保持人体青春常驻;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器官再生,细胞再生;含有大量的抗癌因子,消除癌病毒素。故古人有:涂搓自美颜,呑津自长寿之说,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是故古人有:远唾损气,多唾损神的说法。练者不可不知,应万分珍惜,久而久之,自可收到如《延寿书》所述“盖口中津液是金液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的功效。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首先将腿盘坐好,将双手握固,轻轻地置于双膝之上;仍按第五段中介绍的方法:搅动口齿,刺激口腔生出津液,待津液满口之后,鼓漱三十六次,而后分三次呑下;咽下时,也要汩汩有响声,并用意念将津液导入丹田,而后再重复一次,连同第五段中呑津合在一起共三次。此即神水九次呑。如此,则津液灌溉五脏六腑,滋润肢体肌肤,流通血脉,增强消化,抗毒解毒,延缓机体衰老,保持青春长驻。

 
此段完毕后,盘膝握固,可进行下一段动作的修习了。

 
第十二段: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旧名八段锦,子前午后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原注:心想脐下丹田中,似有热气如火,闭气如忍大便状,将热气运至谷道,即大便处,升上腰间、背脊、后颈、脑后、头顶上。又闭气,从额上、两太阳、耳根前、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肚脐、下丹田至。想是发火烧,通身皆热。(图12)。

道家养生秘术:十二段锦
 

注释:当按照练功顺序将前面十一段动作全部做完后,第十二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通督脉经,实现任督脉循环的“小周天”运行。无论是养生家,还是修行家对于“小周天”功法的修成都寄于极大的希望,它不但可以使修行者有袪病延年,精力充沛,生机勃勃;而且为修行“大周天”功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潜在机能,从而改变人生。养生家要的是延年益寿,修行家要的是天人合一步入仙境。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其结果也是一样,即同登寿域。当然,修炼家有诸多的解说,那是文化遗产的传承,其得证的仙果,自有专家学者、高人隐士去参证体悟,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就不多啰嗦。

 
具体动作:紧接上段,盘膝而坐,双手握固轻置于膝盖上,挺直脊柱,顶头竖项,全身放松,轻闭双目,排除一切杂念,无思无想。用鼻吸气后,用意念将气输送向丹田方向,然后屏住呼吸,向丹田施以压力(意念不可过强);当丹田感到有如即将爆发的饱满时,便将丹田中的真气,向会阴穴、肛门方向输送(内功经云: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接着再经尾骨、脊椎骨、再向后颈上推,直达于后脑,而后将到达后脑的“真气”用意念的力量集中精神压入头顶泥丸宫,闭气片刻,等到真气充足时,再向下压落至额头两侧的太阳穴,并经过两耳根,两面颊边缘,相交于咽喉,并顺心窝而下,经肚脐直达于丹田为止;交施力于下腹部,使气在丹田中多停留一段时间,最后由鼻孔缓缓呼出。

 
具体注意事项:刚开始练气时,不可过份勉强运气,应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功亏一篑。等到对任脉和督脉的真气循环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屏住呼吸和推动真气运行的时间以及吸气量才可逐渐增加,但仍要严格控制,切记!切记!作本段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可做三次、六次、九次,但一切均要视功后身体舒泰为准。

 
结束动作:当十二段动作全部做完后,将两手掌心相对搓至极热,然后将左手掌紧贴脐部,右手覆于左手上,由脐中心向外顺时针方向推转二十一次,再逆时针方向推转二十一次,最后停于脐窝部;略停,然后用双手轻擦面颊数次,略开双目,收功结束。当然,亦可再搓摩腰部后,再收功结束。

 
练习“十二段锦”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子后午前行。从中医学上讲:人体真气的发生与海水的潮汐涨落非常相似,故《抱朴子》中云: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也就是说从半夜至第二日中午这段时间内为人体真气生长之时,对练功将大有裨益,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十二段锦和其它气功功法一样,均要求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场所练功;练功前不可过饥过饱,应排净二便,应宽衣松带尽量少束缚,以保证肌肉的放松和气血运行的畅通无阻。

 
3、练功完毕后,应缓缓而起,并做适当的散步,以调整呼吸,调整机体,切勿做剧烈运动,而且练功后三十分钟内不可进食、进水,以确保练功效果,这些都和其它功法要求相同。

 
4、对于男性练功者,由于该功法具有振奋肾阳之功,且练功者会精力大增,故应切实节制房事,最好在练功期间适当禁欲。否则,不但违背了练功的本意,甚至会适得其反。切记!

 
5、对于初练功者,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呼吸运动中运气、推气等方法,可以先将十二段锦做为一种高级体操,做肢体运动,可同时参悟其中的法门,待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进行练习,自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正如林乾良、刘正才著《养生老集·臞仙活人心法》中摘《导引法》中所述:每日子后午前各一次,或昼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渐觉身轻,若能勤苦不怠,则仙道不远矣。

 
相关链接:

 
“握固”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五十五章)原文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唐玄宗李隆基注解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与魂魄安门户也。”此说太玄妙,其意是指:握固功能使心神安定身体强健。它还说,握固功能“固精明目,留年还魂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能入。”对身体大有补益。握固功有两种握法:其一:屈大指于四手指下,本文所述即用此种;其二: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附:古书《内功图说·十二段锦》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ExecutTime} {Else} 页面执行0.06250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8.0 {/El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