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学员论坛 >> 学员论坛 >> 学员交流 >> 查看帖子
<< 返回列表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打印本帖 复制本帖地址
 

629

查看

0

回复
主题:食疗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447
用户积分:14835 分
登录次数:2349 次
注册时间:2007-03-30
最后登录:2024-11-23
admin 发表于:2023-12-04 23:18:45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以准确搭配及精心制作而发挥其天然功效;日积月累,便协助人体激发了自我痊愈的能力 [5],从而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健康。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民以食为天,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原始人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了某些食物吃后使原有的疾病得到了康复,甚至体力增强、精神焕发,遂由偶然食用到主动寻求,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取得了经验,这就发现了药物。所以医学史上有“医(药)食同源”之说,如常用中药姜、桂,原本就是食用调料,豆类、稻米本是粮食,所以饮食疗法较药物疗法有更悠久的历史 [4]。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这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实践科学。
先秦时期,饮食疗法已受到重视并已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6]。《周礼・天官冢宰》所记医学分科中,食医和疾医、疡医、兽医并列,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可见食医近似今日之营养医生,并在当时已具一定规模。
 
中医常见的疗治方法
 
 
艾灸
艾灸,别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8月11日,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拔火罐
拔火罐(cupping)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拔罐疗法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的记载。而国外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推拿
推拿:中医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
新疆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8个词条4446阅读
 
冻伤疗法
冻伤疗法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卧塔什正骨术
卧塔什正骨术,2014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申报的“卧塔什正骨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2014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申报的“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获得“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沙疗
沙疗是埋沙疗法的简称,是国际健身治病潮流新疗法,是维吾尔民族文化遗产,是维吾尔传统医疗方法之一,是世界传统民族医学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1月,“沙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吐鲁番市维吾尔医医院获得沙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中文名食疗
外文名dietary therapy
理论指导中医理论
功    用养护身体,预防疾病,获得健康
性    质食物调养
适应季节四季
目录
1食疗鼻祖
▪传世著作
2注意事项
▪食不偏嗜
▪饮食有节
▪病中饮食宜忌
3历史背景
4禁忌
5食疗误区
▪盲目进补
▪滥用药物食品
▪不辨宜忌
食疗鼻祖
播报
编辑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shēn),公元621~713年 ,河南汝州人 [2],开创中医食疗养生孟余堂。 [3]他是孙思邈的真传弟子,又是与孙思邈齐名的唐代四大名医。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1]
传世著作
孟诜的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医药专著《必效方》,提出了用麻布配药水对黄疸性肝炎诊治进行测检的方法,被赞为最早的pH试纸。 [1]
孟诜的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对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 [1]
孟诜的《食疗本草》详细记录了多种食药的禁忌。 [2]
《食疗本草》明确了动物脏器的食疗功效,如牛肝治痢,牛肚主消渴,牛肾主补肾,羊肚主补胃病虚损止虚汗,羊肝性冷治肝风虚损,猪肾主肾虚,猪肠主虚渴,猪肚主暴痢虚弱等。
《食疗本草》提出因人因时因地的与四时季节变化相应的思想,如“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食疗本草》除了十分注意食疗的季节变化外,同时也强调了食疗的地区性,对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和食用同一食物的不同效果做了详细的记述。
《食疗本草》还收录有丰富藻菌类的食疗应用。除了记录有食药的性味主治、食物宜忌外,还附有很多简便实用的食疗验方等,实用性很强,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 [2]
注意事项
播报
编辑
遵守食疗原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防治。与此相反,若不遵守食疗原则就不利于这种目的,甚至有害。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食不偏嗜
合理膳食首先要求人们饮食要多样化。中医以五味代表各种食物及其特点,也认为各种食物的摄取不能有偏;如果长期偏食,就会影响正常生理状态甚至发生疾病。如《黄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喘,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脉急而瓜枯……。”都反复说明了这一问题。
合理膳食也要求人们膳食的粗细、荤素要搭配、协调,尤其不能吃含饱和脂肪酸过多的动物性膳食。因为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增高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古代中医也指出“膏粱厚味”足以使人致病。
生活中人们确有偏食辛辣者,有偏食煎炒、油腻者,有嗜醇酒者;儿童多偏爱零食、肉食。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在口味的偏爱中,爱吃较甜或较咸都是有害的。甜食主要是糖或含糖的食物,由于龋齿的发病率与食糖多少呈正相关,故要少吃糖和甜食保护牙齿。咸食是盐和含盐的食物,盐含钠和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钠的摄入呈正相关,故食盐不宜多吃。为了预防高血压,每人每天吃盐以不超过10g为宜。高血压病人尤以限制吃盐为好。至于饮用高度白酒若无节制,会使食欲下降、饮食减少,以致营养缺乏,严重的还会产生酒精性肝硬化。因此应少饮或不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孕妇、儿童则均忌饮酒。
此外,《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金匮要略》也说:“服食节其冷热”。说明既不能过食生冷、瓜果,也不能食温度过高、辛温燥热的食物。因为前者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少食腹泻、腹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等;后者易肠胃积热、伤阴劫液,引起口渴咽干、胃脘灼热或腹痛、便秘,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或饥饱适当都是指饮食要适度,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它是保证合理膳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当食欲得到满足时,热量需要即可以满足,表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的体重也可以维持正常。进食过少引起消瘦,进食过多引起肥胖,无疑都是不好的。
我国古代对饮食过多给人带来的损害十分注意。《黄帝内经》说,饮食“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首先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再则可引起某些疾病。对于饮食营养过于丰富造成的严重后果,《寿世保元》指出:“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
如何掌握好饮食有节《饮膳正要》说得好,“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至今也是十分可行的。
病中饮食宜忌
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它表明疾病时对饮食应有所选择,由于疾病和证候的不同,饮食宜忌也不一样。如脾胃虚寒,腹泻腹痛者,宜食易消化、能补脾温中的饮食,如含山药、莲子、大枣、砂仁、胡椒之类的饮食;忌食寒凉的生冷瓜果和滋腻的饮食,如冰棒、冷饮、西瓜、糯米饭、海参、肥肉。阴虚内热,发热心烦、口渴者,宜食能养阴清热的饮食,如含西瓜、番茄、芹菜、莲子心、麦冬之类的饮食;忌食温燥、辛烈刺激的饮食,如姜、辣椒、羊肉、浓茶、酒、咖啡。糖尿病人宜食有助于降糖的饮食,如含山药、麦冬、甜菊叶、黄芪之类的饮食;忌食精制糖及其制品。一般来说,患病期间,都宜食性质温和、易消化、营养合理的饮食,忌食坚硬、粘滞、腥臭和过于油腻的饮食。
在疾病初愈,食欲刚好转时宜以糜粥调养,不可骤进日常饭菜或肉食之类厚味的饮食。以免难于消化,脾胃受累,甚至病难痊愈或疾病复发。尤其是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
除上术外,一般性饮食卫生也是值得注意的。
历史背景
播报
编辑
随着陶器的出现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仅限于“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调方法日益多样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时期还出现了酒,在《吕氏春秋》中就已有“仪狄作酒”的记载,但最初只限于粮食作物和果实自然发酵而成的酒,此后又出现了复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药用酒。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时服桂枝汤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在服药期间还应禁忌生冷、粘腻、辛辣等食物,可见其对饮食养生及其辅助治疗作用的重视。
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他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后《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
其中,与孙思邈齐名的唐代四大名医孟诜(shēn)的《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对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孟诜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1]
宋代的《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一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宋代陈直著有《养老奉亲书》,专门论述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重点谈论了饮食营养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此外,卢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及费伯雄的《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食疗养生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禁忌
播报
编辑
可以说,低盐饮食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基础。低盐饮食严格讲就是限制钠的饮食。因此所有含钠高的食物都应限制。高钠食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食盐、味精、酱油、酱等调味品;二是各种盐脯制食品,如各式脯菜、咸菜、腊肉、腊鱼、板鸭、香肠、红肠等。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克(中号牙膏盖为1克)或酱油10~15毫升。低盐饮食禁用第二类食物。味精的含钠量是食盐的一半,也必须注意限量使用。此外,各种面制食品中一般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小苏打),因此也应限量食用。由于各种天然新鲜食物的含钠量都很低,因而只要注意限制调味品的使用,即少用盐、味精和酱油,多用糖、醋,低盐饮食是不难做到的。此外,中药“秋石”和市售低钠盐都可以用来增加咸味。但是,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因此应当咨询医师。在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衰竭晚期时应慎用或不用,以免导致高钾血症。低盐饮食主要适用于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少尿的肾脏病患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肾脏病饮食。但是,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脏病患者一般不能采用低盐饮食。因为这些疾病时可能会发生钠在尿液中丢失过多,导致低钠血症和血容量不足等问题出现。故此时应注意补充钠,宜进食高钠食物。
1、下面是不同的编者列举的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1)一般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
这些禁忌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芡黄、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
2、四季饮食宜忌
四时调食,即顺应自然界四时之变化,适当调节自己的饮食。这种四时调食的观点是建立在中医养生学整体观念基础上的。饮食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一个方面,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应该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
夏天出汗较多,津液相对亏乏,故适量饮用“绿豆汤”等冷饮,补充水分、清热解暑。但冷饮不宜过量,否则有害无益。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饮茶解暑的习惯。现代研究证明,茶叶除含有粗纤维、胶质、叶绿素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维生素、麦角田醇、挥发油,以及少量的烟酸、硫胺、叶酸、蛋白质、矿物质等。饮茶能提神醒脑,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因此,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效果更好。
气虚者,表现乏力、气短、头晕、出虚汗等症时,可用人参炖鸡汤;血虚者,表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麻木时,可以多吃红枣、桂圆、动物的血和肝脏;阴虚者可吃团鱼、乌龟和淡菜等;阳虚者可进补牛、羊肉及狗肉等温中补虚、和血暖身的食品。
食疗误区
播报
编辑
什么是食疗误区
盲目进补
 
食疗养生
(15张)
补错方向。有些人自觉身体虚亏,便常用补益药如人参酒、黄芪淮山羹、参芪精之类来进补,以为有益无害,不料这类东西对阴虚的人(面色苍白、惊悸不安、低热、盗汗、口渴、舌红少苔、失眠多梦)来说是不可用的,用了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更加重。上述诸补益食疗制剂对气虚的人很有作用,这类人动则气喘,头昏自汗、大便稀薄,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用上述补益药就对症了。所以,必须对症进补。再如,有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出现肺阴虚的症状(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如用了偏于甘温的红人参,反而使病情加重,应该用西洋参、沙参以益气养阴清热,对于此类阴虚咳嗽,用鲜地粥、蜜饯百合来服用,是有益的。补益过头。老年人大多消化力弱,脾胃虚弱,此时如用了多量的龙眼肉、熟地、阿胶之类滋腻之品,将使脾胃消化能力减弱,饭量减少,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滋腻太过,也是进补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如老年人如确实阴虚,要用熟地、阿胶之类,也应小量,不宜过于滋腻。服用适量冰糖黄精汤、一品淮山之类也是个良好的选择。鹿茸确能补精助阳,是著名补阳药,如骤用大量,就会了现鼻子流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所以要掌握一个度,从小量开始。想当然进补。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补品,多用无妨。比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D,人体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得干眼病及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但实际上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已足够生理需要,只有在得了慢性肝炎、胰腺炎、腹泻时才会出现维生素A的缺乏。此时,一方面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方面适当补充维生素A。如盲目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毛发脱落,皮肤瘙痒,维生素D盲目长期大量应用,可致低热、烦躁、厌食、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其他的维生素类药品,也不宜盲目想当然用来作为补药,如维生素C长期大量服用,可致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维生素B1大量盲目应用可致头痛、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
滥用药物食品
近些年来,“药物食品”流行起来。这些“药物食品”一旦滥用,危害很大。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鹿茸一般用来治疗阳痿,儿童如随意食用这类所谓“药物食品”,会使儿童早熟,出现长胡须,长阴毛等性发育提前现象。还有些“药物食品”(如一些饮料)含有咖啡因等兴奋药物,大量使用,干扰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害健康。还有的人自制“药物食品”。如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害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这是十分危险的。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不辨宜忌
在进行食疗的过程中,辨清食物对不同的人的宜忌十分重要。比如吃鱼,许多人认为人人皆宜。其实不是如此。鱼所含的鱼油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大有益处,可是因其降低了血小板的凝聚性,可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包括脑出血。有研究表明:因纽特人以鱼为主食,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和脑血栓,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有脑出血倾向或已经有过脑出血史的人,就不宜盲目大量进食鱼类。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ExecutTime} {Else} 页面执行0.04688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8.0 {/El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