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学员论坛 >> 学员论坛 >> 学员交流 >> 查看帖子
<< 返回列表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打印本帖 复制本帖地址
 

1419

查看

0

回复
主题:义和拳起义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447
用户积分:14835 分
登录次数:2349 次
注册时间:2007-03-30
最后登录:2024-11-23
admin 发表于:2023-03-21 16:54:37   | 显示全部帖子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义和拳运动的导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于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于1898年10月3日在蒋庄马场首义,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史学界公认义和拳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1] 
 
 
中文名
义和拳起义
人    物
赵三多
地    点
蒋庄马场
发生时间
1898年10月3日
 

目录

义和拳运动的导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于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于1898年10月3日在蒋庄马场首义,举起了“助清灭洋”的旗帜,史学界公认义和拳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义和拳起义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斗争,极大地震动了清朝统治者。

事件背景

编辑 播报
义和拳运动兴起于晚清末期,正值中国内外交困之际,当时清政府面对漏屋一般的中国局势,已经对应付西方侵略者焦头烂额,无力将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对内镇压上,从而使得我国交通不便的西南地区能够成为运动发起的起源地。
赵三多,又名赵老珠、赵洛珠,河北省威县城东三十里沙柳寨村人。他虽然家境贫寒,可为人豪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扶危济困,自幼喜爱拳脚枪棒,精通梅花拳,系梅花拳后百代第15代弟子,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年轻时就在直、鲁、豫三省交界处传授梅花拳。他广收门徒,号召大家“患难相扶”、“反对洋教”,在当地影响甚大,冠县梨园屯村村民阎书勤、高元祥等“十八魁”投靠赵三多,拜赵三多为师。
1886年(清光绪12年),法国传教士指使梨园屯教民霸占村北玉皇庙,阎书勤、高元祥发动群众武装护庙,相持九年,遭清军镇压。1897年(清光绪23年),阎书勤、高元祥邀请赵三多冠县助战,当时赵三多已是当地十余万梅花拳门人的领袖了(见《义和团运动史》第66页)。由于赵三多憎恨欺压百姓的洋神甫和虎作伥、坑害百姓的豪绅恶霸,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积蓄替无辜受害的百姓打官司,所以赵三多在本县及邻县的名望很大,只要人们议论起赵三多,无不为他的精湛武艺、高尚品德所倾倒。
1898年(光绪24年)春,山东巡抚张汝梅害怕赵三多领导的这支农民力量的发展,再次讨好洋神甫,增加进驻梨园屯的官兵,下令驻军官兵强行拆庙,逮捕赵三多、阎书勤等人,后又增派他的嫡系队伍到梨园屯,才强行将庙拆除,还逮捕了不少乡民。赵三多通过这一桩桩血的事实看透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人民大众生活的困苦艰难。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898年10月3日在山东冠县蒋家庄揭竿起义。
起义前,有人担心赵三多作为梅花拳领袖会因为谋反朝廷连累梅花拳,赵三多听后笑着说:“官府肆虐,民不聊生,难道就这样等死吗?为了保存咱梅花拳,万一造反失败了,不牵连咱梅花拳,我改名义和拳。”就这样,赵三多将自己领导的一股梅花拳改称为“义和拳”。直至今日,河北威县一带的乡亲,仍然称“义和拳”就是梅花拳,梅花拳就是“义和拳”。 “义和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农民革命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标志着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又揭开了新的一页,而赵三多的揭竿起义,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整个拳派投入农民革命的壮举,为武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赵三多领导的“义和拳”(“义和团”)起义军转战东昌、济南、曹州、兖州等地,并向直隶省发展,一时声威大震,洋教士及帝国主义侵略者闻风丧胆。赵三多自1898年秋起义至1902年牺牲,历时五年,起义三次,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他是义和团运动史上唯一身历运动始终的重要领袖。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ExecutTime} {Else} 页面执行0.06250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8.0 {/El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