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学员论坛 >> 学员论坛 >> 学员交流 >> 查看帖子
<< 返回列表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打印本帖 复制本帖地址
 

3901

查看

0

回复
主题:二郎拳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447
用户积分:14835 分
登录次数:2349 次
注册时间:2007-03-30
最后登录:2024-11-23
admin 发表于:2018-12-25 22:04:26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二郎拳”的具体源头和出处已经很难考证,据传二郎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嵩山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先后离寺,各居一方,隐匿山林,闻鸡起舞,参悟少林玄妙,遍访武林名家,历经沧桑磨练,均武功超群。遇蝗年灾荒,二人思念亲人,于返乡途中巧遇客栈。闲聊之后方知是同门兄弟,谈及武技,兴趣大发,不约起身相武,百余回合不相上下,誓定二人合力开馆授徒,取拳名“二郎拳”,迄今已有三百余年。还有一说,因二郎拳以二人对练为主,故名。历经世代相传,门人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数十省。
 
中文名
二郎拳
地    位
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
门    派
少林派中的二郎门
人    物
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
门    人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数十省

起源简介

编辑
山东郓城,历史悠久,商王祖乙曾建都于此,史称庇。春秋战国鲁成公四年筑城名郓,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的故乡,亦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的美誉。1992年还被国家体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质朴、豪放的郓城人素以酷爱武术文化切功底深厚而著称,不仅习武的风气甚盛,而且拳术派别种类繁多。其中二郎拳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且易学易练,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因而有“大红拳的长衣裳,二郎拳的光脊梁”之说,深受广大武术界人士所喜爱。二郎拳拳师陈连田便是这一拳种的第一位传播者。 [1] 

初露锋芒

编辑
陈连田,字芸轩(1882~1960),郓城县潘渡镇陈栈村人。16岁在潘渡镇任屯村王建九门下练习大红拳。1901年赴安徽省蚌埠县参加督军膺卫团(即警卫队),拜膺卫团武术总教练二郎拳师刘治(河南省内黄县大明乡刘庄村人)为师,习练二郎拳术及诸兵器,软、硬功等。陈公习武极具天赋,身法矫健,手眼敏锐,悟性超人,深得刘志先生厚爱。数载后陈公便深得二郎拳法精髓,各种器械也运用自如,出神入化,在军中独领风采,继刘志先师之后任膺卫团总教练十余年。

涉足江湖

编辑
1916年,陈连田因家中老人患病,辞职返乡,于村中从事教武生涯。陈公秉性刚直,武德高尚,武功深奥,方圆百里青少年皆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其门徒遍及郓城、梁山鄄城等县,达千人之众。1924年,应朋友之邀,陈公率弟子18人徒步上海,沿途访友献艺。途径安徽毛庄,乡绅宴请陈公演艺,陈公欣然出场。当时场地狭小、观众拥挤无法演练,不得已陈公舞动绳鞭,绕场一周,只见铮亮的鞭头贴观众头皮飞过,呼呼有声,靠近者惊出一身冷汗纷纷退让,惊叹之余拍手叫好。随后陈公表演铁枪锁喉,咽喉抵枪尖,枪杆触地,身躯微躬,观众平心凝气无不替陈公捏一把汗。这时,只见一壮汉施出“扫荡腿”猛击枪杆3次,枪杆成弓形入地寸许,而枪身竟未被移动半分,陈公则安然无恙。观众齐声喝彩,赞其真奇人也,捐资助行者不计其数。辗转数十日,师徒到达上海浦东,设馆授徒招揽生计。

技冠群英

编辑
1926年的上海浦东,武术门派众多,著名武师达百余人。二郎拳掌门人陈公武功深奥,门规甚严,弟子们恪守行规,武功不凡,在浦东武行声望极高,二郎拳门派亦成为浦东武行的领军门派。这年中秋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为壮其声望,结识武术名流,特邀武术名家在浦东会演武技。诸名家唯恐技不如人,有失声望,不敢冒然出手,故而一致推举陈公代表武行演武。陈公谦让再三,然众望难违,随深施一礼,昂然登场献“飞砖阵”绝技。顷刻间,十名壮汉各持十块砖距陈公十米,成扇形站立,虎视眈眈,一声号令壮汉齐动,百块飞砖呼啸而至,直扑陈公上中下三路。只见陈公轻舒猿臂,微扭熊腰,举掌提足,闪转腾挪,掌劈脚弹,刹时砖粉飞溅洒落满地,飞砖尽而陈公却毫发无损。观众齐声喝彩掌声雷动,其他门派参赛武师们则瞠目结舌,惊叹不已,自知不如,更不愿下场,唯指派弟子出演,走走过场罢了。陈公“飞砖阵”绝技震撼了浦东,在上海一时传为美谈,电影制片公司为表彰其武技,特赠送陈公“技冠群英真武师”荣誉匾额。

激流隐退

编辑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国民党统治腐败至极,杀人越货时有发生,偷盗抢劫之风盛行。陈公被多次请求后,帮助他人拿获银行惯犯数人。然而官匪勾结,惯犯朝进夕出,正义不得伸张。匪徒滋事寻仇,官府视而不问。陈公心灰意冷,加之弟子们思乡心切,师徒们于1934年秋返回家乡,继续教武生涯。

怒惩顽徒

编辑
陈公一生谨慎,事无巨细,至暮年习武不怠,并时常外出查验各处门徒习武状况,言传身教。曾多次以精湛的技艺为群众表演,并在1943年于樊坝村再次表演了“飞砖阵”,博得众人喝彩。一日,陈公在郓城县潘渡镇吴皮村晚间闲聊时,该村二茬弟子(先拜其他拳门为师,后再拜陈公为师,即二茬弟子)刘东印(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自持年轻力壮军武中人,习武多年,欺陈公年老,竟不知天高地厚,言语轻薄,并动手拉陈公衣角,意欲与陈公较劲。陈公身如磐石其不能撼,刘东印口称“请”师父赐教,却又突发狠招,步步紧逼,陈公大怒,腾身闪过“二郎腿”,抬手封其眼拍其腮,五指轻点其两肋,刘东印连连挨打,防不胜防,毫无招架之力。最后,陈公顺水推舟置刘东印跪地求饶,诚服师父虎威。

标榜后世

编辑
陈连田先生终身献身于武术事业,武功深奥,武德高尚,恩泽乡里,惠及后人,功业卓著,深受各阶层人士尊崇,二郎门弟子感恩师垂教厚德,于1943年春在陈栈村村口树立《荣德碑》,标榜宗师千秋功业,昭世人瞻之。树碑之日,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八方弟子云集村中,张灯结彩,彩狮欢舞,鼓乐齐鸣,群情激昂。吉时,陈公身着红袍,头戴顶子(传统礼帽),脚蹬马靴,端坐于太师椅,满面春风,神采奕奕。清末举人宋鸿澡、陈继苏等四老夫亲与陈公佩戴红花,献贺词书。众弟子高颂贺词,扶竖“荣德碑”,后分批向恩师跪地行叩拜大礼,声势甚隆。岁达期颐,终无不朽之躯,陈公虽终生习武,身心健硕,然1960年秋陈公已年逾八旬,古稀之年不幸无疾而终,享年78岁。
二郎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武术流派的一种,是二郎门历代传人智慧的结晶,其发展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发达的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高度智慧。其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有拳术36路,器械40套,对练64套。因而深受广大武术界人士所喜爱。
一、历史渊源 [2] 
“二郎拳”的具体源头和出处已经很难考证,据传二郎拳始创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嵩山少林寺弟子魏一光、孔一明先后离寺,各居一方,隐匿山林,闻鸡起舞,参悟少林玄妙,遍访武林名家,历经沧桑磨练,均武功超群。遇蝗年灾荒,二人思念亲人,于返乡途中巧遇客栈。闲聊之后方知是同门兄弟,谈及武技,兴趣大发,不约起身相武,百余回合不相上下,誓定二人合力开馆授徒,取拳名“二郎拳”,迄今已有三百余年。还有一说,因二郎拳以二人对练为主,故名。历经世代相传,门人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数十省。
据《郓城县志》记载,郓城境内二郎拳系潘渡镇陈栈村陈连田传入。陈连田(1882~1960)自幼拜王建九为师练习大红拳,1901年赴安徽省蚌埠县参加督军警卫团,随警卫团武术教官刘治(河南省内黄县大明乡刘庄村人)习练二郎拳技。后接任刘志职务,继任国术教官,任职近20年,门人几近遍布全国各地。1916年脱离军界返乡教授二郎拳技,门徒集中在郓城、梁山、鄄城、嘉祥等县,达千人之中。1924年率弟子18人赴上海打拳卖艺,又将二郎拳传至浦东、浦西、吴淞口等处。二郎拳在郓城的习练者主要分布在潘渡、侯集、张集、玉皇庙、程屯等乡镇及城区。
二、二郎拳的技理、技法及功法
(一)、二郎拳技理要求
二郎拳武术理论认为,拳术演练是为掌握器械打基础,器械是延长了的手臂。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都由实用招术组成,拳术招术与器械中的招术可以互相借鉴,但不是混同。二郎拳套路以二人对练为主,“拳打一条线”,套路完整,趟子清晰,起落有序,终式回归原位。其中八路长拳以八卦方位命名,取拳打八方之意,讲究一接、二缠、三进、四拉、五切、六拿。其武姿大方,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攻防兼备,手法密集,变化精妙,利于实战。每路对练套路都能单练、合练,极具观赏性,其中集体合练“百人迷魂阵”气势宏伟、甚为壮观。
二郎拳术崇尚武德,以礼待人,以静处事,后发制人;静若病猫,上身放松,下盘稳固,足下生根;攻防记于心,而不显于表,动则如猛虎下山,勇猛快速;技巧用于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达克敌制胜之效。
(二)、二郎拳技法特征
二郎拳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套路繁多。其特点是:动作连贯,变化多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刚有柔,手,眼、身、步法紧密结合,闪、展、腾、挪灵活多变。其技法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姿势舒展,动作紧凑。二郎拳技法要求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2、动迅静定,势正招圆。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3、发力顺达,节奏鲜明。二郎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4、协调完整,前后连贯。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二郎拳经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身不动练精,心不动练气,意不动练神。即尔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即练神还虚,此中奥妙当自悟。
(三)、二郎拳功法
二郎拳功法历经二郎门弟子几代人的秉承和发展,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至今独具一格的完整技术体系。在传承二郎拳技法的基础上又创新出许多独门功夫和一些绝活,有硬功、气功、轻功、杂技等。手开砖、手推砖、手捻砖、手搓砖、脚踢砖、头顶砖、头磕砖、开石头、油锤灌顶、双峰贯耳、钢筋缠脖、腰渡铁链、口吞钢球、口插宝剑、铡刀剁竹筷、大车过肚、卡车过身等硬气功绝活,还有空中飞鱼、空中打鸡蛋、牙顶板凳、牙顶桌子、空中走钢丝、跑铁链、耍碟子、耍碗、吊瓶、吊球、高桌筋斗前后翻、仙人簸米、仙人执碗等杂技表演项目。
二郎拳的练功方法,以站桩为主,兼习手指功、腿功等。既注重手眼身法步综合技能的运用,更注重轻功和硬气功的训练。练功时讲究以“拳术为根,趟子为筋”,气达周身,沉于丹田,练心聚气。
三、意义
1、实用性
二郎拳讲究气沉丹田,同时气贯拳力,并且手脚并用,拳出寸劲,跟寸脚,主要的腿法有钩挂连环腿等。二郎拳的散手技法集武术摔打、擒拿之大成,而且还有点穴功,这些对搏击格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人来我解而后还击,叫进法。人来我接同时还击,叫截法。人来我脱身化之,化中有打叫化法。三法中,一法胜一法,第三种最为深奥,需功夫练至炉火纯青,方可用好。此法如影随形,身形总在进攻者力点的背面,在二郎拳中为仙人换影。
二郎拳的技击特点:是以快制胜,以快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二郎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肩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脚取胜。劲力是技击之本,拳谚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所以还有“练拳不练力,交手不堪击”之说。 [3] 
2、观赏性
二郎拳不仅能击敌防身,二郎拳的光脊梁”的雅称,深受老百姓的追捧。二郎拳在动作组合与衔接上,要求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同,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之中,使之整体连贯,天衣无缝,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
二郎拳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体现着动与静、快于慢、正与侧、高与低之美,它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节奏之美、技巧之美、塑型之美的统一,这就形成了二郎拳的艺术观赏性。
3、强身健体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的真理告诉人们,勤劳动、多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习练二郎拳套路、功法可以增强力量,提高柔韧性,加强灵敏性,锻炼耐久力,增大呼吸量,提高反应力,以及调节各器官的功能;因而,可以医治部分疾病,具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
4、修身养性
二郎拳习练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修身养性。练习二郎拳,并不是只学会几个套路就能成功的,还要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身健体,修养身心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取名利,好敌斗狠而学武,不但不能习得二郎拳的精髓,反而会为其所害。谱曰:“勿自恃豪强,越理犯分,悖逆争斗,横逆相加。只可理说排解,勿妄动手脚,无故不可对手,好胜交锋,即被逼有一线之路,宁甘下风。”因此,修身养性才是学练二郎拳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建国前,郓城县二郎门就有一支民间武术艺人表演团,他们走遍了大江南北,靠打拳卖艺遍访名师、交流技艺、维持生计。建国后,于陈栈村成立了二郎拳武术队,多次参加菏泽地区和各县市组织的武术会演,获得各类团体和个人奖项数百件,至今没有间断过训练和表演活动,每逢有重大活动、男婚女嫁、开业庆典都少不了武术队的精彩表演,大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ExecutTime} {Else} 页面执行0.07886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8.0 {/El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