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学员论坛 >> 学员论坛 >> 学员交流 >> 查看帖子
<< 返回列表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打印本帖 复制本帖地址
 

1345

查看

0

回复
主题:四川阆中李淳风祠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级别:管理员
发帖数量:447
用户积分:14835 分
登录次数:2349 次
注册时间:2007-03-30
最后登录:2024-11-23
admin 发表于:2023-07-23 10:35:12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上半年,去四川出差,听说李淳风的墓地和祠堂,都在阆中附近,所以前去瞻仰、考察、研究。

  地理风水的祖师是九天玄女,但是李淳风是真正的一代宗师,一代明师,其历史地位不容怀疑。

  古代部分民间师傅,诈称风水国师。基本都是无稽之谈,属于江湖神吹系列。没有一点点的正规史料记载。

  而地理风水名家,李淳风为国师,是有大量史书记载的。二十四史之《新唐书》、《旧唐书》、《太平广记》等等,都有李淳风的记载。其中《新唐书》、《旧唐书》等,均有专门的李淳风传记。风水师进入正史传记的,李淳风是空前绝后的。

  笔者长期在全国各地考察,见过太多的名师故地,但是其感触均不如李淳风祠堂和墓地深刻。笔者亲身考察李淳风的故居(祠堂)和坟墓,确实体会到了山川的巨大灵气和神奇。

  李淳风,不愧是地的一代明师,不是江湖神吹,更不是江湖术士。位于阆中的李淳风祠堂和墓地,才是所有追求地理正道的人,应该去朝拜的圣地。

  笔者今日将李淳风先生的生平简介和隐居故地的地理情况分享如下,本文不收费,让所有专业师傅都可以阅读一下。

  笔者建议所有虔诚的风水爱好者,应该立身肃目,仔细阅读。圣洁的先师面前,真的不容许半点吊儿郎当,不要抬杠,不要抵触。


 

  李淳风祠堂,位于今柏垭镇淳风村。李淳风去世于公元670年。唐仪凤年三年,公元678年,始建淳风祠。历代均有修葺。唐朝凤年间,此地改名淳风村。此地灵气非常充足,是所有地理师傅,应该朝圣、瞻仰的圣地。


 

  笔者在李淳风故居附近徘徊逗留多是,体会仙家圣迹。

  在李淳风祠堂前,在占星台观察双鹤会地形,研究地理,形峦不太出色,但是生气和灵气十足,虽然历经千年,依然灵气很足。笔者前去祭拜研究,天空不断有仙鹤盘旋(头顶上方红点位置,有两群仙鹤,在盘旋),不断有仙气和异象出现。

  1、李淳风简介

  李淳风,字道之,歧州雍人(今陕西省凤翔县),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卒于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69岁。

  其父李播,隋朝时任地方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为道士。

  淳风少年时期,因父母相继过世,被至元道长收养。淳风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重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唐贞观初,与傅仁均争历法,议者多附淳风之见。后制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尤浑天黄道仪,得太宗首肯。又著《法象志》七篇。

  太宗称道,由仕郎加授承务郎。贞观十三年迁太常博士,贞观十五年寻转太史丞。撰《晋书》、《五代史》中天文、律历、五行志和《典章特志》诸大著。

  贞观十六年,太宗得秘籍:“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秘诏淳风。

  淳风以“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谏诤,太宗善其言而止。

  贞观二十二年,迁太史令,奉旨注《五曹·孙子》、《算经十书》,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显庆元年,李淳风与袁天罡奉旨成就高宗皇帝与武则天合葬墓地之勘选。

  同年,因修国史功卓,封昌乐县男。

  龙朔二年由太史令改授秘阁郎中,编撰秘阁录。麟德元年撰成麟德历,次年始撰《乙巳占》卷一至卷九。

  乾封二年,李淳风获高宗所赐驿券,前往隆州(阆州)访袁天罡,欲议审《乙巳占》。临此,知袁天罡已谢世两年,便择风水宝地龙洞沟仙鹤会隐居,设占星台,置风动标,撰写《乙巳占》卷十,潜心天文数学研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为八级的人。

  咸亨元年(公元670),一代宗师李淳风在居地逝世后,葬于圣泉岭下唐茔里,又称仙茔里。

  2、李淳风,为太史令

  李淳风,历任承务郎(从八品)、太常博士(正七品)、太史令(从五品),封昌乐县男。

  古代的禄爵,有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贞观二十二年,李淳风因为修国史功卓,封昌乐县男。

  太史令,是古代阴阳五行、地理风水、预测占卜的最高官员。

  太史令的品级,历代都有变化。汉朝时是六百石,隋朝时为从五品,唐朝从开始的五品,后来变成从三品。到了元朝,又变成了正二品大员。

  太史令,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

  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3、李淳风的墓地在四川阆中

  据《唐甲库·甲历》记载:

  李淳风晚年择隆州(阆中)龙洞沟仙鹤会定居,死后并葬于当地圣泉岭下。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李淳风之子,太史令李该前往祭奠,会同当地士绅在李淳风居住地,建起了气势恢宏的淳风祠堂。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淳风之孙,太史令李仙宗,携眷前往祭祀,将敕牒文刻于碑石。

  甲库,是中国古代专门保管甲历的档案库,始建于唐。唐中央三省每年铨选官吏,凡参加铨选入仕官员的出身、籍贯、履历、考绩及三省的拟官、解官、委官等都要记录存档,这些记录文件称为甲、甲历、官甲或甲。

  《唐甲库·甲历》,具备极高的历史考证价值。


 

唐代地理风水名家、太史令、封昌乐县男,李淳风画像


 

二十四史之《新唐书》、《旧唐书》等,均有专门的李淳风传记。地理风水师,进入正史,单独作传记的,极其少见。一般都是在民间自吹自擂的,多见。

  4、《新唐书·李淳风传》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方技

  李淳风,岐州雍人。父播,仕隋高唐尉,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论譔自见。淳风幼爽秀,通群书,明步天历算。

  贞观初,与傅仁均争历法,议者多附淳风,故以将仕郎直太史局。制浑得仪,诋摭前世失,著《法象书》七篇上之。

  擢承务郎,迁太常博士,改太史丞,与诸儒修书,迁为令。

  注解:

  李淳风,岐州雍县人。父李播,在隋朝做官任高唐县尉,后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写作明志。

  李淳风小时候聪明清秀,通晓群书,擅长推算天文历法之学。

  贞观初年,与傅仁均在历法上有争论,议者多附和淳风,因而以将仕郎职务在太史局工作。制作浑天仪,评论前代天文历法方面的得失,著《法象书》七篇上呈皇帝。

  升为承务郎,又升任太常博士,改任太史丞,与诸位儒学家一起著书,升为太史令。

  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

  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

  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

  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老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

  帝采其言,止。

  注解:太宗得到一个秘密谶文,预言:

  唐代中道衰弱,有武氏女子,将会取代李唐,自立为王。

  太宗拿着秘谶去问李淳风,李淳风回答说“:这种征兆已经形成,已在宫中。再过四十年为王,武氏称王后,屠杀李唐子孙将尽。”

  太宗说:“我查出来,杀掉她,如何?”

  李淳风说:这是天命,不能除掉,如搜杀的结果王者不死,徒然造成无确证地滥杀无辜。而且陛下所亲爱的人,四十年后就老了,老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虽然承受了帝位,江山改了姓,但不能灭绝唐室。

  如果杀了她,又产生出一个更少壮的,肆意多杀,那么陛下的子孙就没有幸存的了!

  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追查。

  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意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

  以劳封昌乐县男。奉诏与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是正《五曹》、《孙子》等书,刊定注解,立于学官。撰《麟德历》代《戊寅历》,候者推最密。

  自秘阁郎中,复为太史令,卒。

  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传世。

  子该,孙仙宗,并擢太史令。

  注解:

  李淳风对于观察天象气候的变化,以测吉凶,就像符节、契约的符合那样准确。当时研究律历的术家们,认为有鬼神相助,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境界,一般人不能达到那样的测算精准。

  李淳风由于功绩,封为昌乐县男爵。奉命与算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审定《五曹》、《孙子》等书,作为定本,加以注解,置于官学。

  李淳风著《麟德历》代替《戊寅历》,星象家们推崇它最严密。

  李淳风,从秘阁郎中,又再任太史令,不久逝世。

  所撰著的《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流传于世。

  其儿子李该、孙子李仙宗,后来均被升为太史令。


 

  笔者在进门之后,在李淳风仙师的圣象前,焚香、磕头祭拜。

  笔者亲身考察李淳风的故居(祠堂)和坟墓,确实体会到了山川的巨大灵气和神奇。李淳风,不愧是地的一代明师,不是江湖神吹,更不是江湖术士。阆中李淳风祠堂和墓地,这里才是所有追求地理正道的人,应该去朝拜的圣地。

  5、《旧唐书·李淳风传》关于李淳风的记载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作品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其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旧唐书·李淳风列传》

  李淳风,岐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

  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现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考七曜”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闳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这、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

  太宗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

  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

  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路驳。浮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

  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成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解德历》泰之,术者称其精密。

  咸亨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

  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6、《太平广记》关于李淳风的记载

  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撰的《太平广记》,其中的卷七十六·道术·李淳风记载:

   唐太史李淳风,校新历,太阳合朔,当蚀既,于占不吉。

  太宗不悦曰:“日或不食,卿将何以自处?”曰:“如有不蚀,臣请死之。”及期,帝候于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与妻子别之。”对曰:“尚早。”刻日指影于壁:“至此,则蚀。”

  如言,而蚀,不差毫发。

  注解:唐朝太史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祥的预兆。

  太宗很不高兴,说:日蚀如不出现,你将如何自己处理自己?

  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

  到了那天,皇帝便来到庭院,并对李淳风说:

  我放你回家一趟,好与老婆孩子,做一个告别。

  淳风说:现在与老婆孩子告别,还早了。说着便在墙上划了一条标记:“等到日光照到这里时,日蚀就会出现。”

  结果,日蚀果然出现了,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

  太史与张率,同侍帝,更有暴风自南至。

  李以为南五里当有哭者,张以为有音乐。左右驰马观之,则遇送葬者。有鼓吹。

  注解:有一次,太史李淳风,与一个叫张率的人(也是精通阴阳之人),都在皇帝身边服侍。

  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

  张率则认为那里一定有音乐声。

  皇帝身边的人,便骑马跑去查看,结果碰上一支哭着送葬队伍,队伍里面,又有吹鼓手奏着哀乐。

  又尝奏曰:“北斗七星当化为人,明日至西市饮酒,宜令候取。”

  太宗从之,乃使人往候。有婆罗门僧七人。入自金光门,至西市酒肆。登楼,命取酒一石,持碗饮之,须臾酒尽,复添一石。使者登楼,宣敕曰:“今请师等至宫。”胡僧相顾而笑曰:“必李淳风小儿言我也。”因谓曰:“待穷此酒,与子偕行。”

  饮毕下楼,使者先下,回顾已失胡僧。因奏闻,太宗异焉。初僧饮酒,未入其直,及收具,于座下得钱二千。

  (出《国史异纂》及《纪闻》)

  注解:有一次,李淳风奏禀皇帝说:

  “北斗七星要变成人,明天将去西市喝酒。可以派人守候在那里,将他们请过来。”

  太宗相信了他的话,便派人前去守候。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

  上了楼,七个婆僧人,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

  皇帝派来的使者走上楼来,宣读诏书,说:“今日请各位大师到皇宫去一趟。”僧人互相看了看,然后笑道:“一定是李淳风这小子说我们到此地了”。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

  喝完酒后他们便要下楼,使者在前面带路先下去了,当使者回头看他们几个时,僧人已踪影全无。

  使者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皇上,太宗听后甚为惊异。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未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现有钱两千。

  7、《太平广记》记载:李淳风预测后宫有天子气

  《太平广记》卷二二四记载:

  李淳风

  武后之召入宫,李淳风奏云:后宫有天子气。

  太宗召宫人阅之,令百人为一队,问淳风。淳风云:在某队中。

  太宗又分为二队,淳风云:在某队中,请陛下自拣择。

  太宗不识,欲尽杀之。淳风谏:

  不可。陛下若留,虽皇祚暂缺,而社稷延长。陛下若杀之,当变为男子,即损灭皇族无遗矣。

  太宗遂止。

  注解:武则天入宫后,李淳风对唐太宗说:后宫之人,有人有天子气象。

  唐太宗,将宫人集中在一起,每百人一队,分成很多队。问李淳风是哪一队。李淳风说在某一队中。唐太宗,又将这一队宫人,分为二队。李淳风指出在哪一队中。但是具体是谁,请皇帝自己判断。

  唐太宗自己不能识别,所以准备将这一队的所有宫人全部杀掉。

  李淳风谏阻说:不能这么干,如果陛下留下此人,虽然礼堂的江山暂时丢失,但是基业还会回来的。如果陛下将此人杀掉,他就会化作一个男子,那时候李唐的基业,将会全部丢失。

  听到这个话,唐太宗才停止这个想法。

  8、仙鹤会地形

  

  李淳风祠堂,位于今柏垭镇淳风村。唐仪凤年间至明正德七年(公元678年至1512年),在此设立淳风乡,后改名为柏垭镇。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太史令李淳风寻访袁天罡来到阆中,定居阆中城南圣泉岭下龙洞沟仙鹤会,在那里隐居。研究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地理风水,完成著述,最后终老于此。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其子太史令李该赴阆祭祀,始建淳风祠。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其居住之地亦取名为淳风村。淳风祠明代遭火焚,同时在明代,也立即复建,民国时改称淳风寺,上世纪六十年代,拆毁。2013年,在原址重建。

  淳风村里70%的人都姓李,据李氏家谱记载,为纪念李淳风,唐朝朝廷将与李淳风交好的村民赐为李姓,专事守护淳风祠,并给淳风祠200亩田地、500亩山林。


 

  李淳风在阆中隐居的地方,小地名:仙鹤会。后来在原址,改建为祠堂。


 

  淳风祠,坐周天42度,向222度,为地盘艮山三坤向兼丑未两分。


 

  笔者研究唐代、汉代,以及之前的坟墓,住宅,其风水选址,没有现在的寻龙点穴模式。

  汉唐及其之前的阳宅和阴宅,全部选址在高岗之上,主要是为防止洪水冲走。后来杨筠松创造的风水技术,过于注重美学,自己将自己的坟墓,选在江西梅江边上的低洼处。结果遇到洪水上涨,其坟墓被洪水冲跑了。


 

  此地的小地名,叫仙鹤会。四周山势,如两只仙鹤对飞。

  从喝形的角度来看,小溪水左右两边的山岗,形同两只白鹤交汇。李淳风隐居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祠堂位置),位于左侧白鹤的颈部位置。


 

  鸟瞰仙鹤会的地形实景。

  李淳风生前,宅居在仙鹤颈部,为仙人骑鹤。


 

  淳风祠建筑主要有大门、太初殿、太史殿、太极殿等。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李淳风之子,太史令李该前往祭奠,会同当地士绅在李淳风居住地,建起了气势恢宏的淳风祠堂。

  李淳风是唐代著名古星家、地理风水家,晚年择此地隐居,设占星台、风动标、六壬坛,潜心研究天文,传播风水文化。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淳风祠被烧毁,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重建。淳风祠建有三重大殿,后殿为“太极殿”,中殿称“太史殿”,前殿为太初殿。


 

  正看淳风祠的大门。


 

  侧看淳风祠的大门。


 

  正看淳风祠的大门。李淳风祠堂前,左右各有一个狮子。该对狮子,均有灵气。


 

  此为祠堂左前方的狮子,狮子的前面底座上,有一个铜做的小牌子。有一天,一个小孩在周围玩耍,偷偷将铜牌扯下带走。结果小孩回去之后,大哭大闹,整夜不停止,去医院也看不出毛病。

  后来乡间有智者,建议家长拿着香蜡纸烛,在狮子前面祭拜,承认错误。结果祭拜完成之后,小孩立即停止哭泣。


 

  占星台前,回看李淳风祠堂。


 

  侧看菩提树。原本树木非常古老,几个人都抱不住。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强行砍伐。但是在菩提树的原址附近,有两颗幼苗,从原来的古菩提树根部长出,如今已经有五六十年。


 

  太史殿的正面,有两菩提树。其中一,正对太史殿的大门。

  菩提树原产于印度,传说释迦牟尼,曾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从此菩提树成为圣洁之树。

  唐初玄奘,从印度带回树种。李淳风的孙子李该,来仙鹤会建淳风祠时,从长安带来菩提树苗,栽在太极殿前,一直流传到现在。


 

  笔者进门之后,在李淳风仙师的圣象前,焚香、磕头祭拜。圣洁的地方,常常有圣洁的灵气。


 

  在太初殿磕头祭拜完成之后,进入第二进院落——太史殿前。

  笔者在太极殿前,阅读其左右的对联。突然有两颗菩提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落在面前的地上。旁边的管理人员,说这是菩提的果子,是吉兆。


 

  笔者将捡到的菩提果子,拿回家,在祖师爷的神像前供养。

  唐末杨筠松、宋初陈希夷、元末冷谦、明末蒋大鸿、清初章仲山、乾隆间姚廷銮、清末沈竹礽,等等地理爱好者、地理师傅,都曾率弟子,前往阆中的淳风祠、和李淳风墓地祭拜,研究其形峦奥妙。


 

  唐朝晚期,地理师傅,杨筠松曾经入蜀,到达阆州淳风祠,叩首扫墓,作《悟赋》,字二百余,放在李淳风祠堂的太极殿。(如今已经遗失)。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等。曾经前往阆中李淳风祠堂和墓地祭拜。


 

  明晚期,风水师傅蒋大鸿,游历大江南北,尤观北道保宁淳风寺墓、天宫院之形峦,始得其旨,题词:仙鹤颈上竖灵牌,圣泉岭下埋道骨。存于淳风祠内。


 

  清晚期,风水爱好者,沈竹芿(1875年),仿先辈之行,径直洛阳白马寺、白居易墓、简州长松寺、保宁淳风寺,酷游四方名寺、名墓、名宅二百余处。

  在淳风祠题:东岭淳风助帝业,西山天罡扶龙威。


 

  清代地理师傅,章仲山,曾经前往阆中李淳风祠堂和墓地祭拜。


 

    明嘉靖《保宁府志·丘墓》载有《李淳风墓》:

  世传为关中人,善占天文,有奇验,与成都人袁天罡齐名。甞见知于玄宗(应为太宗),遨游四方,时人以地仙称之。所居在府城西南四十里淳风乡,卒葬于所居之南五里。(明)天顺六年(1462)年佥事(川北道道台)张畹于其墓道前建楼,题匾以表之。赵琥(阆中县学教谕)诗:

  牝鸡司祸兆先知,太史端为国筮龟,

  千载一抔西水土,古苔深锁竹间碑。

  注解:保宁府,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元、明、清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中华民国时废。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七县,府治阆中。


 

  田畹,明代川北道,在明英宗天顺六年,在李淳风墓前修建楼宇。


 

  唐朝太史令、地理风水名家李淳风神像。


 

唐朝太史令、地理风水名家李淳风的简介


 

  李淳风的儿子,唐朝太史令,地理风水名家李该的雕像。


 

  李淳风的儿子,唐朝太史令,地理风水名家李该的简介


 

  李淳风的孙子,唐朝太史令,地理风水名家李仙宗的雕像。


 

李仙宗简介


 

  淳风祠中,悬挂的李淳风的平生简历。


 

  淳风祠的历史记载。


 

  正面看太初殿。

  上世纪六十年代,淳风堂被毁掉之后,老百姓遇到事情,无地祈祷祭拜。

  上世纪末,有几个村民家里非常不顺利,家里人总是生病,结队去外地寺庙祈祷。当地的庙祝,谁让你不认识他们,但是一看到他们,就说:你们本地就有神仙,不需要到我们这么远来跪拜。

  村民回家,一想起村里的淳风祠,就有千年历史,应该修复起来。老百姓没有钱,只在空地之上,将神像先竖起来,上面搭建建议的棚子。结果不多久,村里人的病全部好了,大家才体会到淳风祠的神奇。


 

  正看太极殿,太极殿,大概是李淳风生前居住的地方。太极殿曾经供有一尊约1.6米高的李淳风坐姿檀香木雕像,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毁。

  2013年,重建太极殿的时候,有两神奇的事情。

  李淳风神像,后面装藏的位置,一群蜜蜂飞出。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一群蜜蜂,在神像右侧的屋梁上安家。


 

  太极殿内李淳风先生的圣像,为道士形象。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隋朝时任地方官,后弃官为道士。少年时期,李淳风因父母相继过世,被至元道长收养。实际上李淳风长期的形象是唐朝中央的高级官员,不是道士。

  2013年,淳风祠堂正式复建的时候,淳风祠太极殿李淳风的圣像,由香港淳风仙观,准备着手打造。

  香港淳风仙观原本打算到印度买黄花梨雕铸,无奈没买到大树,只好到广西的原始森林中,购买到一株巨大的黄樟树。

  该树被锯倒时,树根部有一空洞。就是这个空洞,出现了神奇的一幕:黄樟树倒下时,一大群蜜蜂涌入空洞中,怎么也不出来。

  按照常理,黄樟木发出的气息,令任何蜜蜂等昆虫,避之不及,可这群蜜蜂,竟然一反常态,待在里面不出来。

  最为神奇是:这件木料,从下伐到在广东东莞厂家雕刻圣象过程中,其间一年多时间里,这群蜜蜂一直不见出来,后塑像运到阆中淳风祠下车时,这群蜜蜂才钻出来。


 

  笔者进门之后,在李淳风仙师的圣象前,焚香、磕头祭拜。此地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其灵气依然在。我们人类是非常渺小的,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面前,不能过于嚣张,需要谨小慎微,体会山川的灵气,顺应自然生气。


 

  樟树的树叶、枝和果实都能发出这种清香的樟脑气味,这种清香会永久保持,具有驱虫、防虫杀菌的功能。自古以来,蜜蜂不敢靠近樟树。但是李淳风的圣象,装藏位置附近,有蜜蜂盘踞。


 

  民间老百姓说:蜜蜂变富,燕子变贵。家中有燕子做窝、蜜蜂筑巢,是积福积财的象征。

  村里的老百姓,将蜜蜂收集起来,在太极殿右后方的梁上安置,现在这些蜜蜂,还在这里生活,进进出出。


 

  太极殿左侧,有一盆栽的罗汉松。祠堂修好后,不几年,顶部来了一只小麻雀,做了一个窝,时不时有麻雀在窝里飞来飞去。


 

  唐朝时期的风水技术,比较质朴和自然,没有那些花哨的美学成分。自古阳宅和阳宅选址,都是卜选在地势高亢,平坦的高岗和台地之上。然后筛选一下哪里有灵气和生气。

  淳风祠,虽然历经千年,依然非常有灵气,所以周围老百姓对此地非常虔诚。

  当地的基层干部说:淳风祠修好之后,周围老百姓,不断地出现富贵。老百姓出去开工厂,做生意,发家的很多。周围村子,有资产过亿的富翁,数十个之多,非常神奇。


 

  旁边村里有九十岁的老人说,当时李淳风路过此地,坐在路边休息。见天上有仙鹤,不断地围绕他盘旋。

  尤其是有两只仙鹤,在头顶不断的交叉对着飞舞,为仙鹤会。李淳风觉得此地非常奇特,张目观察周围地形,也是犹如两只仙鹤相会。所以果断在此地隐居。这就是仙鹤会的历史来历。


 

  李淳风隐居仙鹤会后,在仙鹤头的丹顶处建了观星台,继续着天文观测与研究,并在此地修定完善了《乙巳占》。李淳风特别擅长观测风的情况,辨别吉凶。

  《乙巳占》第十卷风角的写作,并将风定为动叶风、鸣条风、摇枝风、坠叶风、折小枝风、折大枝风、折木风、拔根风等八个级别。


 

  侧看李淳风祠堂的建筑。


 

  阆中此地的地形为大山深处。高山侧面拖出大量的山岗,两岗之间有大量的窝钳之地,后来的老百姓居住,多在窝钳之中的宽乳之上。


 

  李淳风寻找的隐居之地,在窝钳左右的粗大护砂之上,气脉粗大肥厚,不合寻龙点穴的美学思想。汉唐时期,专门寻找生气充足、灵气丰富的宽厚大岗,建宅做坟墓。

  


 

  住宅后面鸟瞰前朝,形峦没有神奇秀丽的星峰。


 

  上面山形,如顿鼓,下面山形有脚,拖出如瓜瓠。大山脚下,有山岗无数,按照后来的九星龙法,此地为禄存结地。

  李淳风隐居之地,在长岗的腰部,余气前行起顶,为近案。


 

  当年的风水技术,有龙脉说,但是偏重比较粗狂,有灵气的龙脉。没有过峡入首,起顶开面、护砂弯环,窝钳乳突、案山朝山等等说法。就连龙虎的说法,也是不太重视,可有可无。

  只要不被洪水侵扰,地势平坦开阔,周围有水源,有良田,卜选有生气,有灵气之地居住,或者下葬。古代的风水技术,叫卜地、相地、相宅等。都是说,不重视寻龙点穴,不重视窝钳乳突,只要是又生气即可。

  大家看看,晋代郭璞编著的风水书籍《葬书》,为风水的一家之言,其中理论,与现在的寻龙点穴美学理论差距很大。


 

  侧面近看其隐居的住宅,选址在肥厚粗大的山岗上,汉唐朝时期,都是以圆厚为吉。选地如此,选女人,选老公均是如此。


 

  鸟瞰仙鹤会的李淳风故居,右侧的水塘,为仙鹤塘。


 

  祠堂右侧的池塘,为仙鹤塘,自古以来有仙鹤在此地盘旋。但是淳风祠被毁掉之后,仙鹤都泡得无影无踪。

  005年初夏,当地决定重建淳风祠后,有一天,一大群白鹤,从北边飞来淳风村。从此白鹤在此扎根居住。


 

  笔者在此地逗留期间,不断看到有大量白鹤,在旁边的水塘嬉戏觅食。天空不断有一群又一群的白鹤在天上盘旋。


 

  笔者在李淳风故居附近徘徊逗留多是,体会仙家圣迹。

  在李淳风祠堂前,在占星台观察双鹤会地形,研究地理,形峦不太出色,但是生气和灵气十足,虽然历经千年,依然灵气很足。笔者前去祭拜研究,天空不断有仙鹤盘旋(头顶上方红点位置,有两群仙鹤,在盘旋),不断有仙气和异象出现。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ExecutTime} {Else} 页面执行0.15625秒 powered by KesionCMS 8.0 {/Else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