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俱乐部总教练≡

视频点播

您当前位置:中国华夏古法太极养生网 >> 武术爱好 >> 浏览文章

刘家拳

时间:2020-01-17 23:34:26发布人:佚名 点击: 【字体:

刘家拳是广东省的传统拳术,属于南拳流派之一。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如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技法。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虾公腰(虾公即雄虾),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刘家拳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拳法介绍

刘家拳刘家拳

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山刘家拳属于南拳[1] 。南拳除洪、刘、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还有蔡李佛拳、侠家拳、龙形拳、咏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称为"十三名拳"。南拳是高要人蔡九仪首创,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在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在身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闪转;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们的特别之处是刚劲有力、步稳、势烈、大呼吸显于爆发力有声、发声以助发力。

南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不但在广东省内城乡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都有广泛的影响,享有较高的声誉。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刘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传刘拳是在乾隆年间为刘生所创,后由刘三眼和刘青山所授,他们都是湛江地区人氏,同是刘姓,故又名刘家拳。

折叠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刘家拳刘家拳短桥短马、幅度较小,动作以快为主,注重贴身短打。手型有拳、掌、指、爪、勾。步型有四平马、弓步、虚步、跪步、歇步等。刘家拳的腿法不多,重点放在上肢的运用上。手法包括:冲、推、挂。撩、勾、采、抓等。以外还有少量肘法的运用。刘家拳的动作幅度虽小,但运动范围广泛,走向有纵有横,动作很少重复。刘家拳十分强调手法与身法的紧密结合;技击时不作正面攻击,而是迂回绕进,从侧面克敌。在套路中的表现是:上下横格、前突后闪,连消带打,一气呵成。所以,刘家拳是技击性比较强的拳种。

折叠编辑本段练功方法

刘家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桥功和腰功三大类。

桩功(扎马):由于各拳路中身体移动较多,步法配合拳法,便走边打,因此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対步伐的移动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练习桩功从静止开始,然后转换另一种步型的继续练习。目的主要是锻炼下肢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接着是步型的变动,即步法的练习。具体的练法是:弓步马步变换,虚步弓步变换;前后左右交叉步移动,然后变成弓步,马步或者其他步型。在下肢练习的同时可配合手法一同练习。桥法:以一定步型站立,做冲、推、挂、扫、插等桥法,在保证上下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逐步加快双臂的运动速度,并开始从定步转向活步练习,此项桥法配合步法一同练习,在训练桥法迅猛快捷的同时,刘家拳里还有一套训练和配合桥手坚实硬朗的方法。

刘家拳有一句拳谚:"禽蟧(蜘蛛)爪,虾公腰"。"禽蟧爪"是形容桥手要快速敏捷,有如蜘蛛捕食一般;"虾公腰"则是形容腰肢转动灵活,有如河虾在游动时躯体屈伸摆动运转自如。刘家拳十分强调腰肢的灵活性。拳中许多动作,都讲究腰的配合。训练腰肢具体方法:有前后下腰,拧腰,涮腰等。同时,在训练步型和桥法中还要有意识地配合上腰动力的练习,这样打出来的动作,才会显得完整而有力。

折叠编辑本段刘家五形拳

短桥短马,灵活多变,左防右攻,能攻能守,步走四面,拳打八方。

形拳套路动作名称:开式: 1、立足 2、双抽拳 3、下盖拳 4、双下盖拳 5、八卦掌 6、双挂拳 7、收拳礼 8、顶礼 9、双挂拳 10、上步收拳 11、四平马 12、单旁手 13、美人照镜 14、标手 15、狮形掌 16、撮手 17、狮形掌 18、剑指 19、狮形掌 20、、撮手 21、狮形掌 22、剑指 23、通天竹 24、双狮形 25、双推掌 26、金铰剪 27、双托掌 28、双插掌 29、双破剑 30、双挂拳 31、收拳 32、撇剑左平拳 33、右向手 34、撇剑左手拳 35、右向手 36、左反马双挂拳 37、双捅拳 38、双吊拳39、対拳 40、右反马双挂拳 41、双捅拳 42、双吊拳 43、対拳 44、双挂拳 45、平马收拳 46、右横剑 47、左切掌 48、左横剑49、右切掌 50、关平抱印 51、双虎爪 52、飞镰掌 53、连环掌 54、平马单吊拳 55、一围手 56、双推掌 57、双分虎爪 58、双虎爪 59、豹拳 60、左右豹拳 61、上步凤眼拳 62、拨草寻蛇 63、上步锁喉 64、虚步穿掌 65、弓步右弹拳 66、采手弹踢 67、双弓掌 68、虚步戏水鸳鸯 69、毒蛇出洞 70、金刚抱佛 71、白鹤晾翼 (开式完) 72、问手 73、撇剑 74、豹手出林 75、扭膝 76、狮子回头 77、挂拳 80、撞拳 81、象鼻拳 82、左右撑船 83、盖拳 84、撞拳 85、象鼻拳 86、上步运龙拳 87、偷漏攻肘 88、吊拳 89、挂拳 90、左右闪身拳 91、左右鹤翼 92、下马金枪 93、虚步一挑 94、偷漏下马掌 95、托掌 96、二龙争珠 97、蛇形手 98、上步蛇形手 99、长蛇吐气 100、蛇形三面手 101、双飞腿 102、落地双劈掌 103、推山掌 104、鬼脚 105、软掌 106、苍蝇弹掌 107、退步虎尾手 108、扫堂腿 109、黑虎偷心 110、左右截拳 111、虎爪 112、姑嫂同心 113、姊妹相争 114、变步下插 115、转身撇剑 116、下步穿云 117、左右鹤嘴手 118、白鹤撇翼 119、弧鹤寻鱼 120、右金盘捞月 121、偷漏盖掌 122、磨米拳 123、左金盘捞月 124、穿手虎爪 125、勾弹腿 126、伏地打虎 127、三续袖 128、三千字 129、左右伏地打虎 130、弓步撞拳 131、变步双撞拳 132、弓步双撞拳 133、变步双吊拳 134、转身左吊拳 135、上步右劈拳 136、右下步截拳 137、左下步截拳 138、虚步一挑 139、左右穿梭 140、左右插指 141、千斤坠 142、八马坠 143、菱角肘 144、双挂拳 145、八字连环 146、下马金枪 147、左右蛇形手 148、虚步问手 149、弓步一撇 150。上步一挑 151、虚步问手 152、弓步一撇 153、上步一挑 154、连环拳 155、将军拨剑 156、剑插金钗 157、叶底偷桃 158、中拦手 159、虚步按掌 160、下马掌 161、狐狸碰壁 162撇步拖船 163、二姑拿鸡 164、勾扫腿 165、转身一撇 166、金龙献角 167、霸王献酒 168、独劈华山 169、上步抛拳 170、转身穿掌 171、中拦手 172、鲤鱼吐珠 173、下步倒插金钗 174、观音坐莲 175、吊拳 176、虎爪 177、撑掌 178、上步一掌 179、上步一拳 180、单吊拳 181、变步分手 182、罗汉脱袈裟 183、虚步分手 184、撇剑 185沉拳 186、削竹 187、顶礼 188、收势

折叠编辑本段刘家棍

棍法密集,快速勇猛,节奏分明,风格泼辣,尤以锁喉枪和渔翁撒网等招法较为犀利。

刘家棍拳谱 1、现行见礼 2、双脚企并将军指剑 3、行万字脚,雪花盖顶一笪棍 4、转马一拨 5、上马一拨 6、一个回头悄二字马锁喉二枪 7、转返手平马一拨 8、右脚上马一点 9、一个柜(跪)膝棍尾打后 10、左脚上马棍头一拨 11、竹返平马一笪棍 12、右脚上马一点 13、又一个柜(跪)膝棍尾打前 14、左脚上马棍头一撞 15、竹返单马一笪棍 16、右脚上马一点 17、转返手平马一拨 18、右脚上马一点 19、吊马漏水返左转返手平马一拨 20、右脚上马一点 21、转返右便吊脚一柱香 22、开马笪棍右脚上马一点 23、小肖返后渔翁撒网 24、平马笪棍 25、右脚上马一点 26、小肖返前渔翁撒网 27、平马笪棍 28、右脚上一点 29、转返侧身双脚并一脚 30、打低平棍 31、小肖万字脚一点 32、退后万字脚拍棍平地 33、挞脚跟上锁喉枪 34、转返吊脚漏水 35、开返平马笪棍 36、右脚上一点 37、犁牛耕地 38、棍尾盖顶打后 39、右脚上一点 40、右脚上棍点一撞 41、侧身拍棍平地 42、转返吊脚漏水 43、美女撑舟 44、开返平马笪棍 45、上马一点 46、左脚转后吊丁收桩。

折叠编辑本段名师传奇

名师简介

肖永定,为刘家拳的传播不遗余力,徒弟遍布世界各地,曾获亚太地区武术交流大会的金奖。

在中山,练刘家拳的人已经不多,肖永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多年来,为使刘家拳能够传承下去,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做推广,70多岁的老人,却不见一丝老态。肖永定的刘家拳刚劲有力,干净利落。在今年重阳节的武术交流大会上,他的表演让大家叫好不已。

肖永定9岁开始学武,曾师从两个师傅,一个叫刘龙义,一个叫大牛英。解放后,他们一个离世,一个出国,肖永定就经常一个人半夜起来练武。1955年开始,肖永定也做了武术教练,到现在教过多少徒弟,他自己也算不清楚。早年教的徒弟中有不少人都到海外谋生去了。

师徒情深形影不离

肖永定是中山民间武术家联谊会的副会长。在民间武术队,后辈们都很尊敬他,尤其是他的入室弟子李松添,经常放下自己建筑公司的事情陪伴左右,一起练功、一起去比赛,能看到肖永定的地方就能看到李松添。人们都说,他俩是现今中山感情最好的师徒。

解放前中山许多农村都在节日里请会功夫的人耍功夫助兴,李松添当时还是八九岁的孩子,最喜欢抱着膝盖坐在第一排看演出。他觉得肖永定的功夫最有气势,便想做他的徒弟。刚好那时肖永定正在和李松添的表姐"拍拖",两人便很容易成了一对师徒。

深夜授徒不计钱银

解放后肖永定在大涌南文村公社里赶牛犁田和种菜。为了多拿工分,他每天半夜三点就起床去种菜,直到早上8点才回来歇息一会,然后又出去犁田直到晚上7点才回到家。这时徒弟们已经坐在门前等着他了。师徒之间是好朋友,那时大家都穷,肖永定也没计较金钱的收益,反而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他也不歇一下,放下农具就开始教起来。徒弟要练多久,他就教多久,有时甚至到半夜两点钟。1975年以后,肖永定是村里竹器厂的厂长,因为人手不足,还把师傅、工人、营销都做了。别人要用两只手抱一捆竹子,肖永定却一手拎一捆,力气大得惊人,无怪竹器厂里个个都服他。

抱病参赛得第一

2002年5月,肖永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武术交流大会,获得了传统项目男子双头棍老年组第一名。去北京前,肖永定身体状态很不好,老伴反对他去参加比赛。肖永定就骗说自己不准备比赛,只是去看看,这才被放行,结果拿了第一名回来。最近肖永定动了手术,不得不停止练了几十年的硬气功。

DV摄录防刘家拳失传

刘家拳有200多年历史,且绝少有人在广东以外地区见过此拳术。1930年前后,由于传练者少,刘家拳的拳械套路逐渐消失。在1978年广州的南拳表演交流会上,裁判们正担心刘家拳失传,一位来自中山的选手上场表演了一套刘家拳,令裁判眼前一亮,于是跟着这位选手追寻到中山,找到了肖永定。

20多年过去,刘家拳再次面临失传的危机。最近,肖永定特意让女徒弟用DV摄录下每个动作,防止刘家拳失传。

折叠编辑本段流派简史

刘家拳创始至今估计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始祖,一直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一般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是绝少见过刘家拳的,而此拳术也只在中山附近比较盛行。

刘家拳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南拳最突出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即以上身肢体动作为主,不需要多大地方。刘家拳则有"禽蟧爪、虾公腰"之称,"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发力。

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正如其拳理:"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其内容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

另有一种说法,即刘家拳在中山已经失传,现今流行于沙溪、大涌、南朗一带的刘家拳实际上是蔡家拳。

折叠编辑本段江湖逸事

--常请人饮茶平息纷争

虽然是练武之人,肖永定却非常厌烦打打杀杀的事情,反而喜欢在别人有冲突的时候"管闲事",做和事佬。他经常自己花钱在饭店订下茶位,请有矛盾的双方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有话好好说。因为有威望又热心,肖永定为别人解决了不少争端,石岐、长洲、沙溪、大涌一带很多纷争都是他牵头平息的。但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开竹器厂的时候为自己做了一次和事佬。

上世纪70年代中山有不少终日滋事扰民的"飞仔"。有一次竹器厂的几个工人送货去石岐,经过岐江桥时,被一群"飞仔"拦路抢去了钱、手表和自行车。肖永定知道了工人被洗劫的经过后,就照例约了对方在茶楼谈谈。对方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抢了大名鼎鼎的肖永定。见过面后,他们把先前抢去的财物悉数归还,一件不差。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发展

1978年广东省武术挖掘整理组到中山石岐郊区长洲村,当时黄友鸿表演了刘家拳,他说刘家拳是他的祖公传下来的,他祖公名叫黄金,是清朝进士,当过清廷的侍卫官,他的叔父名为黄瑞,以教为生,绰号"铁脚瑞",由于他授徒时间长,从学者众,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刘家拳不但流传于省内城乡,而且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也受武术界人士的尊崇。八十年代初期,中山县大涌乡南文村萧永定在广东省武术观摩交流会上表演了刘家拳。会后,行家们认为他功夫硬朗、突出,博得好评。

刘家拳现流行于中山南朗、大涌、三乡等地。刘家拳包括武术套路、练功方法和功防对拆,内容丰富。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和五形拳等;器械套路有刘家棍和刘家刀套路等。

为了不让刘家拳失传并将其发扬光大,萧永定于1989 年应中华人才友好交流中心和中华精英大全的邀请,编著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拳》一书。萧永定现是任中山市武术协会委员、广东省蔡李佛总会理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中山地区训练部顾问。萧永定是刘家拳在中山的主要传人。擅长南派刘家拳,他还擅长蔡李佛拳、南派擒拿、散打、对练和双刀、双钩、长棍九子连环、大刀等器械。他于1955 年开始在中山大涌南文、岚田、石井、大涌区文化武术活动任武术教练;1960年曾参加中山县城区武术观摩邀请赛并获奖;1974年被中山体委挑选为中山武术队队员,随队深入革命山区、工厂、农村、企业,在群众中进行武术表演,服务社会,巡回于南海、顺德、江门珠海等地,并代表中山参加佛山地区武术比赛获前三名;1979年在南文龙狮武术团任教练期间,曾分别获广东省深圳赛区和新兴赛区武术观摩交流二等奖和三等奖;1981年参加广东民间艺术节表演获第一名;1983年在环城沙田大队任舞狮教练;1987年中山市武术协会成立,被聘为武术教练兼挖整科研组组长;1989年由于武术成绩优秀被晋升为中山市武术队主教练和中山市武术协会第二副主席,同年参加广东增城赛区的武术比赛;1990年以教练身份带队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湛江赤坎赛区的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七名;在今年"五一"期间举行的亚太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夺得金牌。他在挖整科研工作中曾参与编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广东南拳名家套路之刘家拳》一书。1989年被推荐入典《中国民间武术家》,成为武术家一员。由于萧永定积极投身业余武术工作,成绩突出,1994年获得"广东武林百杰"称号。

1999年萧永定加入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任中山地区训练部顾问并于同年被选入《中华精英大全》,并入选《人民画报--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成为中华名人。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刘家拳英国功夫协会门下弟子近 20人,2006年4月12日专程来到佛山祖庙拜师学艺,并同黄飞鸿纪念馆的弟子相互切磋。有外国弟子看过佛山的功夫表演之后说,最希望在这里学到太极拳。武术人士相互认识,自然是要以武会友。东道主的佛山弟子当仁不让,拳术剑术连翻上阵,虎虎生威。英国学员自然是大开眼界,还特意全程摄录下来。当然外国弟子也是不客气,以独门的刘家拳献艺佛山友人。入门30年的大弟子阿John,更是独角表演起来,一板一眼,形神俱备。今次来到佛山,阿 John说最高兴的,是见到这里有技艺精湛的太极拳师傅,希望能够得到指点。他们更是盛赞佛山的弟子根基好,身手灵活。

刘家拳同佛山的洪拳一样,都是源于少林武术。领队的丘师傅,3岁已经开始习武,现在在英国已经开有武馆400多间,弟子过千。由于佛山在南派武术当中的地位甚高,丘师傅说,自己今次带学员过来,更重要的是在于拜祖。紧跟着的10天里面,这批英国弟子在佛山重点习练太极、南刀,龙形拳等功夫。

折叠编辑本段遗失的刘家拳

 

说是"刘家拳",是因为当时记忆的拳术很多。又因为记忆的久远,久远的流传和遗忘。我不知道它是从何时开始流传的。那是多少个年前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县城总会有热闹看。我们那儿管这个叫"红火儿",可能等同于西北的社戏,或者跟北京的庙会差不多。因为,没有研究过后边两个,所以不是很清楚。每年上元节,从西边县政府方向浩浩荡荡走过来闹腾的队伍。总是缓行的汽车开路,上面旗幡招展,彩旗飘扬,在寒冷的朔风中传递着乡民的热情。

小时候,老爸总会带我去看,当我看不到的时候,总是把我高高的举过头顶,人们欢叫着,评着,笑着,这就是记忆里的"红火儿"。那队伍里有年轻的姑娘翻飞着彩带,踏着秧歌的节奏,扭着舞步,迤迤然,带着风儿来到身旁。当然还有乘小船的花姑娘,还有赶驴的大叔,还有擒在肩头的小娃娃,一个一个都红扑扑的。其中很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平阳大鼓,还有就是我们那儿的武术。

一直喜欢看武侠片,除了它是成人的童话,宣扬正气和侠义之外,可能还与从小就包围的这种气氛有关。只是,小时候,被告之"传男不传女",因此,当时很是愤愤不平。只是当年每到正月就去麦场或院子(约略等于校武场)里围观叔叔爷爷们的表演。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个时期蔓延在这小小的村庄,因为拳法多种,我就姑且称之为"刘家拳"。我所知道大人演习的拳法就有长拳(因为老爸习的是长拳)、小红拳(《薛刚反唐》上边的小英雄薛娇就曾练过小红拳,而且打的非常好)。本家有一个叔叔打的是小红拳,而且年轻时的样子超帅,我曾经偷偷的把他跟薛娇相比。当然还有短拳,大红拳。其他的还有舞棍,当地叫作"耍五花棍",还有花枪,大刀。只是,我对这些不是很熟悉。只记得有一个爷爷舞五花棍舞的虎虎声风,很是得了不少掌声。那个时候,还站在老爸身后踢腿,绷拳,腿上还扎着马步。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失笑。可是,这就是那个时候最灿烂的记忆。

武术在河北很是流行,最晚也是在清中后叶。清代,直隶出了很多武术精英。那个时候还因为商号的盛行,需要护驾保航的队伍,这就是很多影视剧里可以看到的镖局。 当时,北京,保定的镖局很兴盛。古龙先生的《大旗英雄传》,开场后的格斗就是在保定地面。看来,保定人的勇武好斗是有历史传承的。当时,很多人试拳,就是艺成后跟人叫板,或是切磋,以武会友。大刀王五就是一个披肝沥胆的武人,当时曾想营救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谭先生,生于甘肃武威,自小在西北军营长大,亦颇尚武。还有,就是现在流行的杨式太极拳,其创始人是河北人杨露禅。

中国武术在演习声中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城市。可是,武术发源的农村,却被现代的生活方式渐渐的蚕食。

据说,现在在县城还有"红火儿",可是武术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退出去的还有耍狮子,踩高跷,甚至是大众的秧歌儿。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流行的劲歌热舞,甚至是穿着暴露的"热舞"。因为现代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转变,人们追求流行,追逐时尚,喜欢看漂亮"美眉"的舞步,就在高高的台子上。写到这儿,冷不丁让人想起摘星楼上的醉影翩翩。也许,人们追逐的就是一种这样微醉的满足。只是,这已经不我记忆里的东西。听说,"红火儿"是红火儿,可大多数并不是本土的东西。这些"美腿"大多都是舶来品,可能价格也是不菲的。

现在的小孩子,也早已不再追着前辈讨要招式,在过年的当儿,除了串串门拜拜年,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自有另一番风景,甚至是"光怪陆离"。

而那记忆里打拳的人们,有的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有的卧病在床,有的也已忘的只剩一招半式,再不连贯。只留有昨天记忆中的流水行云,还在大脑的深处透着微光。纵身一跃,翻过院墙,这昨天的故事只能成为今日的笑谈。只是,在我将故事写出来的时候,这笑出来的分明就是一把遗憾的眼泪。旱地拔葱,饿虎扑食,只做了一个又一个的符号,只剩下符号的意义。

锦上添花的武术表演,也湮没在时代的风尘里。扑扑,不见。"刘家拳"就这样渐近消亡。